6月底,蘭州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正式開通運營,這是甘肅省首條地鐵,也是國內首條穿越黃河的地鐵線路。
坐著地鐵,從七里河站駛向小西湖站,用時3分鐘,承建這段機電安裝工程的十四局電氣化公司蘭州地鐵項目建設者,卻用了3年的時間。
特殊的地質條件拉長了戰線
2016年3月份,剛過完元宵節,黃土高原上春寒料峭,項目經理王建彬就帶著人早早的踏上蘭州這片土地,他們是扛著責任來的,這是該公司第一次進入蘭州地鐵市場。
11月份,施工人員開始正式進場。兩個站點的機電安裝施工,按照以往施工經驗,一年的時間既能完工。但是蘭州特殊的地質條件卻成了攔路虎,使得站前單位施工進度異常緩慢。“房子沒有蓋好,如何進行裝修,只能想著法兒提前進場,積極和站前單位溝通,能提前干一米是一米。”王建彬回憶道。
為了爭取時間,項目部先在站上外圍進行施工。由于地面電纜、熱力管道、暖氣管道等線路交叉在一起,其中還有醫院等重要單位的供電電纜,為了避免弄斷線路,他們舍棄了使用大型機械。“只能用人工一點一點清理,最后清理出來的管線就如蜘蛛網一樣,相互交織在一起。”負責技術的施工人員講道。
材料運輸成為了攔路虎
除了工期的延長,更困難的是施工材料運輸。為了不打擾市民正常通行,地鐵都是地下施工,地鐵施工材料以及大型機電設備的運輸安裝都是在夜間。“剛進場時,最先施工的是七里河站,工人只能經過直徑只有60公分的小洞進站施工。”項目總工高仕琦講到。后來雖然有了施工的出入口,但施工大型材料的運輸依然不方便,特別是靜電除塵、消聲器等特殊設備,為防止磕碰,就如同吊送大型瓷器一樣小心,每次裝運都需要一晚上的時間。
相對于七里河站材料運輸的困難,位于蘭州市主干道西津東路的小西湖站,更是難上加難,施工人員以及施工材料只能經過七里河站,只是兩站之間的距離就有1400米。而且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小西湖站由于特殊的地質斷陷層,存在大量積水,有時可達一米多深,施工人員只能腿上穿著雨褲,肩上扛著材料涉水而過,平時只需20分鐘的路程要走上1個小時。
“為了節省時間搶工期,每天的午飯都是在站內解決,帶著面條咸菜,一吃就是半年。”工程部長渠明現在回想起來還深有感觸。
成本效益只能從細處“扣”
一年的工期變成了三年,如何保住效益,成為王建彬最頭疼的問題。
只能“扣”!電纜是施工材料成本中的大頭,為了最大程度節省電纜,施工中每段電纜的預留長度不超過1米。為此,負責電纜敷設的施工隊都不敢施工,萬一電纜長度不夠怎么辦。“你們不用擔心,敷設就行,出了事我擔著。”高仕琦對此胸有成竹,因為他已帶著工人用測距車將電纜路徑反復測量了六七遍,確定了電纜的具體長度。項目完工時,由十四局電氣化公司施工的這兩個站電纜使用量是全線最節省的。
地鐵機電安裝需要大量風管。項目為了提高工藝,項目購進了國內先進的風管自動加工設備,進行全自動加工,相對于人工節省成本40多萬元。在風管的安裝過程中,項目部提前與土建單位聯系,用粉筆在砌筑物上標好位置,準確測量風管經過的位置,避免了重復施工。優化線路路徑,更改設計方案……他們一點點將效益從施工細節中“扣”出來。
三年的時間,他們用十四局電氣化人特有的堅韌與精細化管理打造了品質工程,修建了甘肅的第一條地鐵,獲得業主及當地政府的多次表彰。
在蘭州這片熱土上,他們深深扎下了根。
蘭州地鐵穿過隧道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