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斷延伸的高鐵網中,一座座大橋飛架東西,一條條軌道連接兩岸。鐵四院通過在橋梁、軌道安裝傳感器,為高速鐵路安裝“電子護身符”,利用互聯網遠程監控鐵路安全運行狀況,率先在高速鐵路設計上邁出“智慧”一步。
“由于常年承受高鐵動車重壓,很難確保橋梁‘不生病’。以往對橋梁健康狀況的檢測,主要以人工巡查為主,很難做到對橋梁實時、連續不斷的監控。”據鐵四院橋梁院總工程師介紹,通過應用傳感技術、物聯網、云計算、地理信息、衛星導航等現代化信息技術,他們在昌贛高鐵贛州贛江特大橋上設置了25個監測斷面,安裝了455個傳感器,首次建立起將荷載源檢測、結構檢測、數據分析處理、報警與評估融為一體的橋梁與軌道智能化檢測系統。該平臺是“專業醫生”,能夠對橋梁狀況實施在線監測、實時感知,并評估分析相關數據,建立橋梁“電子健康檔案”,實現橋軌一體化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為今后行車安全管理及精準維養提供技術支持。
同樣的智能化設計在無砟軌道中也日趨成熟。目前,在鄭徐高鐵、武漢城市圈鐵路、昌贛高鐵、商合杭高鐵等高速鐵路上,由鐵四院研發的軌道智能建造技術取得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他們首次引入物聯網技術,在軌道上安置“電子護身符”,利用軌道板內置射頻識別芯片實時監測軌道板制造與施工信息,實現了軌道板制造的調整、檢測和驗收,大大提升了軌道工程建造質量和效率,實現了軌道工程建造精度和質量的全面監管。
隨著城市軌道交通網絡不斷完善,大量軌道交通基礎設施相繼進入養護期。鐵四院軌道所率先利用非接觸式傳感技術,自主研發的鐵路軌道安全服役監控測試系統成為線路安全監測利器,只需通過手機或電腦上的操作,即可查看千里之外的軌道現場狀態,利用4G移動網絡實現實時無線傳輸、自動報警功能,而傳輸的圖像可達毫米級精度。
從當初靠手、眼、腿去收集各種數據信息,到今天的人工智能自動化分析、處理數據,智能化設計為高速鐵路帶來新動能。鐵四院將進一步開展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北斗定位等先進技術研究,加快新技術與高鐵設計的集成融合,讓高速鐵路更加智能、安全、快捷。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