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
來源:中國鐵道建筑報?作者:吳志義??時間:2020-11-02
1951年5月1日,《人民鐵軍》報在朝鮮出版第一張報紙。
《人民鐵軍》報采編、印刷人員在“山洞”里工作
《人民鐵軍》報采編人員在抗美援朝前線合影
一張軍報,是一面永遠飄揚的旗幟,是戰斗的號角。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戰火燒到我國鴨綠江邊,嚴重威脅到我國安全。黨中央、毛主席發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派出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參加反侵略的正義之戰。為保障戰時鐵路暢通,鐵道兵團所屬部隊于1950年11月開始,陸續開赴前線,執行鐵路搶修保障任務。
1950年10月31日,《人民鐵軍》報發表社論《堅決粉碎美帝國主義的侵略,保衛祖國保衛和平》;1950年11月24日,《人民鐵軍》報一版轉載人民日報社論《中國人民志愿部隊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偉大意義》,刊登《兵團政治部關于開展抗美援朝宣傳工作的指示》;1951年2月,中國人民志愿軍鐵道兵團政治部決定由朱德總司令題寫報頭的《人民鐵軍》報在朝鮮出版。
然而,《人民鐵軍》報出國赴朝并不順利。入朝時,一輛載有報社編輯兼印刷廠廠長張健及7名印刷廠技術工人、印刷機具的十輪大卡車開往前線,為躲避敵軍空襲,白天隱蔽,只能夜間行軍。1951年3月1日夜間,汽車行駛中突然滑出路面,傾翻到40余米的山坡下,張健等5人當場犧牲,另有3人受傷。車上裝載的印刷設備嚴重破損。后經緊急籌備,從國內征調6名排印工人,并重新購置相關設備,運抵朝鮮,1951年5月1日,第一張飽含烈士鮮血的《人民鐵軍》報與讀者見面。
報紙陸續出版后,采編人員緊密配合朝鮮戰場的形勢和任務,深入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宣傳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國際主義思想,總結交流戰時鐵路搶修經驗,傳播戰地軍事、政治和救護知識,為鼓舞指戰員的斗志,保障鐵路暢通,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朝鮮戰地辦報的環境和條件十分艱苦。新組建的印刷廠設在平安南道順川郡北昌面寒嶺里的一個自然山洞里。洞內用方木隔為上下兩層,上層是編輯部,下層作印刷廠。臨時接通的輸電線路時常因敵機空襲而斷電,揀字排版只能借助蠟燭的亮光操作,爾后由編輯記者和工人們一起搖動印刷機進行報紙印刷。印好后還要及時送到鐵路搶修現場,直到指戰員們看到自己隊伍的報紙。后因時局和組織機構變動,《人民鐵軍》報曾一度???/p>
跨入1952年,朝鮮鐵道線上的斗爭進入到更加激烈和艱苦的階段。敵人依仗并充分發揮其空中優勢,由分段轟炸、兩頭堵截的戰術,轉為重點轟炸和所謂“卡住咽喉”不放的“絞殺戰”,妄圖徹底切斷我鐵路交通運輸線,以挽回其敗局。
在粉碎敵方“絞殺戰”的日日夜夜里,鐵道兵團廣大指戰員在千里鐵道線上展開了一場前赴后繼、艱苦卓絕、英勇頑強、斗智斗勇的殊死斗爭,奏響了一曲曲感天動地、可歌可泣的英雄戰歌。為了及時有效地宣傳廣大指戰員浴血奮戰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和頑強斗志,決定將停刊的《人民鐵軍》報復刊,并增調人員,加緊工作。
復刊后的《人民鐵軍》報,設在朝鮮球場郡墨石里的一個山村。編輯部借住在一位朝鮮老鄉十多平方米黃土為墻、茅草為頂的房中。大家一起動手,用包裝箱、炮彈殼、木板、土坯搭成床鋪、書架,白天辦公,晚上住宿,大家稱此為“炕頭報社”。為了及時掌握千里鐵道線上反轟炸斗爭的動態,報社人員除適時深入重點現場了解情況外,與各師宣傳科保持電話熱線聯系,及時掌握敵機轟炸中和轟炸后部隊的搶修動態,了解取得的成果和經驗,涌現出的先進典型和事跡,并及時整理成稿件見諸報端,使《人民鐵軍》報充滿著濃郁的戰斗氣息。同時,編輯部注意從一線干部戰士的大量來稿中,選用有戰斗力、有思想、內容生動活潑的稿件,使報紙更加貼近一線,貼近生活,從而有效地鼓舞部隊一線官兵的戰斗意志,指導和推動了反“絞殺戰”的勝利進行。
報社的工作艱苦而緊張。大家白天忙于采訪,每當夜幕降臨時,掛好防空窗簾,在煤油燈下,圍坐在炕頭上召開編前會,確定下期報紙的主旨、選題及稿件,隨后分頭畫版樣,改稿編稿。此時此刻,也常是敵機乘黑夜對橋梁線路頻繁轟炸的時候,電話響個不停,不斷有現場傳來的最新消息和感人事跡,于是大家便對報紙內容做及時更動和調整,經常徹夜奮戰到東方欲曉。長期的艱苦生活和工作勞累,有人日見消瘦,甚至患上腸胃、神經疾病,卻依然情緒飽滿,堅持工作。報社工作自然也有讓人“放松”的時候,那是防空待避的時間,每逢聽到防空警報槍聲一響,必須吹滅油燈,一人一角或蹲或坐,守在土炕上,漫無邊際,談點工作,說點趣聞,精神情緒可以得到些許緩解。
1952年12月,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給志愿軍下達了關于準備一切必要條件,堅決粉碎敵人冒險登陸,爭取更大勝利的指示?!度嗣耔F軍》報為配合形勢,鼓舞士氣,從1953年開始,大力宣傳鐵道兵團各部隊在保衛鋼鐵運輸線中的偉大勝利和英雄事跡,重點報道清川江大橋守衛部隊英勇頑強的反轟炸斗爭,連續重點報道鐵道兵團第二屆慶功大會二等以上功臣的感人事跡。其中,突出的有鐵道兵團第一師一團一連副連長楊連第,他在鐵路搶修中屢立戰功,在清川江大橋上指揮戰士們起重鋼梁時,因一顆定時炸彈突然爆炸,被彈片擊中頭部,壯烈犧牲。同時,對在緊急備戰反轟炸斗爭中犧牲的英雄戰士袁孝文進行了重點報道。1953年2月8日,他帶領兩名戰士在京義鐵路線上執行夜間巡邏任務,一列火車剛剛通過,敵機轟炸使線路遭到破壞,為了保證后續列車的安全,他沖進轟炸圈中探察線路破壞情況,不幸被一顆子母彈炸斷左腿,他摸著鋼軌繼續爬行,右腿被又一顆子母彈炸傷,昏迷中一聲汽笛將他喚醒,他忍著疼痛爬過破壞區,在鋼軌上安放好五個“響墩”緊急停車信號,攔住了一列滿載彈藥、物資的列車,自己卻因傷勢嚴重壯烈犧牲。楊連第、袁孝文的英雄事跡,后被選登于《辭?!窔v史卷中國近代史詞條,鐵道兵烈士僅此兩人。
同一時期,報紙還對鐵道兵團突出的先進個人劉長嶺、李云龍、史阜民、閻萬庫、田清洲、宋萬宏、鐘英、李文生、王寶等人的英勇事跡,也進行了陸續宣傳報道。
1953年10月16日,《人民鐵軍》報社編務和印刷廠人員,隨鐵道兵團機關離開朝鮮蘭田里,于18日返回北京,結束了朝鮮的戰地辦報生涯。
(本文撰寫中,作者參閱了王學儉、吳大中、高光文等老一輩報人的回憶文章及相關史料,在此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謹向他們表示深深的敬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