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了想象中的粉塵飛揚和風槍嘶鳴,也看不到掌子面附近人頭攢動的景象,以往需要30多名壯勞力干的活,被一臺長著“三頭六臂”的鐵家伙“包圓兒”了。
每一個走進張吉懷高鐵官田隧道工地的參觀者,看到隧道掌子面的這番景象,都會感到十分驚訝——原本勞動強度大、安全風險高、施工環境差的隧道開挖工序,居然變得如此輕松。
站在那臺黃色的鐵家伙上,3名訓練有素的操作手,正相互配合,操縱著機械臂伸向掌子面。他們其中一人的嘴里,正在悠閑的咀嚼著口香糖。
全長246公里的張吉懷高鐵貫穿湘西深山,隧道、橋梁長度幾乎達到了線路的九成。為了全面降低施工風險,張吉懷高鐵項目部剛一進場便定位前沿,早早確立了“機械化、數字化、智能化”為核心理念的建設目標。
項目負責人王曉勇說,他們按照集團公司“打造山嶺隧道機械化施工示范線”的部署要求,堅定不移的加大投入,為管段內20多座高風險隧道施工全部配備了機械化工裝。
隧道開挖時,三臂鑿巖臺車、拱架自動安裝臺車和濕噴機器人輪番上陣,能精準的完成“初支、立架、噴錨”等工序,效率完全不輸人工方式,而所需投入的勞動力,還不到傳統模式下的零頭。在二襯、仰拱澆筑等施工環節,自動襯砌臺車和自行仰拱棧橋配合相得益彰,讓隧道施工不僅能夠“立體交叉”,同時也能“協同共進”,施工工效大大提升。
這,只是張吉懷高鐵邁向智能建造的一個縮影。
為了確保安全,要對施工中隧道的變形進行及時監測,在以往,現場測量人員只能采用人工的方式獲取數據,工作強度大,并且容易出現誤差影響數據精確度。
在張吉懷高鐵建設過程中,項目部引入了業內最先進的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將儀器對準需要監測的工程部位,測量數據就可立刻自動得出,工效得到了明顯提高。
在堯里河特大橋的施工過程中,為了解決懸灌梁0號塊振搗不密實這一“痛點”,項目部采用BIM技術,對懸灌梁施工進行了推演,最終找到了“最優解”,為現場解決了困難。
拱頂襯砌空洞是危及隧道工程的重大質量缺陷,為了徹底杜絕此類問題,項目部研制了隧道拱頂防脫空自動報警裝置,借助這一電子裝備,二襯混凝土澆筑質量大大提高。
此外,他們還研發了自動噴淋系統,通過設定程序,可實現定時定量對橋梁墩身進行養護,有效保證了工程實體質量。
一系列全新工藝和科技的加持,讓高質量建成張吉懷高鐵的目標,正變得觸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