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大棚里面機器轟鳴,這個門一關,噪聲瞬間從96分貝降到56分貝,發出的聲音如常人交談般。”6月24日,位于青島海爾立交橋東西兩側的中鐵二十五局集團五公司青島地鐵四號線7工區施工現場,技術員張海成拿著噪聲測試儀向記者展示著巨大“白盒子”的降噪效果。
青島地鐵首個移動防塵降音大棚
張海成口中的“白盒子”叫“全封閉式綠色施工棚”,是項目建設者針對在繁華鬧市區施工而搭建的控制施工噪聲、揚塵的“法寶”。其采用鋼結構框架和吸音巖棉板制成,通過全封閉施工將嗆人的揚塵和刺耳的噪音關進“盒子”。同時,棚內還采用了脈沖負壓除塵器、軸流式通風機對車間內空氣進行交換,不僅能防止粉塵進入空氣,還能保證車間內良好的施工環境。
走進正在施工的勁松七路站,映入記者眼簾的一個紅色“大蓋子”。這個長約60米,寬約20米“大蓋子”不停前后移動,還不時噴出水霧。據該項目安全部長翟騰飛介紹,這是山東省首個投入使用的移動防塵降噪大棚。他們在工地上方安裝電動行走小車,將防塵降噪大棚固定在電動小車上,利用大棚兩側的噴淋系統噴出的霧化水分子與施工作業產生的塵土顆粒結合,達到減輕空氣污染的效果。
“它不僅能防塵降噪,還能有效防止現場電焊等作業產生的弧光外泄,隔絕施工作業面光照對周邊社區居民的影響。”該項目總工任大廣補充道:“有了這個技術,即使雨天也能照常施工,較之前每年可節約人工費等300余萬元。”
青島地鐵四號線07工區實行全封閉式施工模式
“這個是我們項目應用的另一項‘黑科技’——污泥處理系統。”該項目安全總監劉祥指著遼李區間的一個“鐵皮大箱子”向記者介紹道:“泥水容易堵塞市政管線,污染城區環境,安裝污泥處理系統后,施工產生的泥水可通過抽排設備從地下輸送至該系統內,經過濾、分離、沉降等工序,大部分用來滿足工區用水需求,剩余部分排入市政排水管網,而泥土則留在了工地,既為城市帶來了潔凈,也實現了水的循環利用。”
走在工區內,圍墻上方一個個噴頭吐出白霧、霧炮機轟隆隆地轉動著、PM2.5揚塵在線數字監測系統數據實時跳動……一個個環保“黑科技”在扮靚城市的同時,也助力該項目成功獲得美麗青島行動“優秀實施單位”“青島市市政工程標準化示范工地”等榮譽稱號,并迎來了包括哈薩克斯坦考察團、成都市住建局考察團等多個考察團的現場觀摩。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