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沉沉兜不住滿腹橘黃,頃刻便渲染了西邊大片云彩,綴落了腳邊粼粼江水,江畔一側巍峨而立的門機似身披紅甲的金剛將士,紅光煥發、器宇軒昂,好如排兵布陣、整裝待發。
境隨心轉,五年光陰如白駒過隙。我曾于季夏稻黃麥熟之際來到泰興安腳,今時又于中秋時節重回故地。我明白,我所經之事豐繪了我的經歷,我所遇之人豐滿了我的靈魂,我的家園培育了我,家人、同事滋養了我,所以舊日的故事并未落幕,回憶的枝椏上已經萌發了新芽。
身為工程人的兒女,年幼時,我隨父母背包遠行數地,漂泊在外居無定所;后來學齡期至,母親留下照顧我,仍與父親聚少離多,一年相見次數寥寥。兒時最開心的事是:爸爸回來了;最難過的事是:爸爸又走了……記憶里最不愿觸及的畫面是離別時父親的背影。
父親參建了一輩子工程,可在建設“美好家庭”這個項目上卻遲遲未“中標落地”,不知工期還要多久。難得的共處時光,對于缺席了彼此24年朝夕相處時光的我們來說,每一步都是一個考驗。我思來索去,決定爭取主動權,用余生去悉心建設與維護,讓我母親能心有所依,讓父親工作之余再無后顧之憂。所以,我踏上了父親走過的路,成為中國鐵建的一員,來到泰興參加工作,過上了與父母朝夕相處的時光。欣喜之余,我慢慢察覺到24年聚少離多的生活在我們各自身上都烙下了獨特的印記。
我依稀記得,兒時吵著要見父親,母親便拽著我小手,指著樓宇萬千、懸索大橋、火車軌道,告訴我:“這些都是爸爸建設的,他很偉大。”也記得一個平常的傍晚,我遠遠望著別的小朋友正騎在他爸爸肩膀上,他媽媽在一側緊張呵護著,彩霞的余暉輝映在他們身上,幸福籠罩著這個三口之家。羨慕之余,我也無意間捕捉到了一旁媽媽眼底的落寞,我也順著無言的江水,朝爸爸所在的方向遙望著。我明白,其實媽媽也想爸爸,而爸爸也一定也會思念我們。我有媽媽的照顧、兩人相依為命,可父親卻是孤身一人、單槍匹馬在外為小家生計、為建設大家的家園而四處奔波。
于我而言,有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園,父母和我奮斗的地方就是家園,現在工地便是我們第二個家。作為工程人的接班人,與親朋好友聚少離多是常態,我知道未來我還會經歷一些“離別”,因為離別是生命的常態,也是為了彼此更好的相守。我眺望著我和父親共同參建的泰興碼頭,一排門機在夕陽絢麗的余暉下顯得格外巍峨,滔滔江水正無言地流淌著鐵建人的信仰。
此心安處是吾家。雖然落日會迎來黑幕降臨,但離黑暗最近的也是黎明,永揣一顆赤子之心,在背靠黑暗時大膽地去擁抱光明,守好眼前人、堅守鐵建魂,這或許就是兩代人之間信仰傳承的意義。
【編輯:金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