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底的廈門已是涼風習習。海滄疏港通道已通車運營一個月。這些天,李鵬程每天都會走到通道入口——蔡尖尾山隧道口,時而駐足,時而徘徊,項目建設五年來的每一幀畫面都歷歷在目。
蔡尖尾山隧道超大變截面(范少文 攝)
李鵬程是中鐵十四局三公司海滄疏港通道項目部的安全負責人,大家親切地稱他為“安全管家”。在他的管理下,掘進、支護、襯砌等一套流程得以安穩有序進行,該項目獲評全線4家施工單位“平安工地”第一名。
“施工高峰期,工作面最多達到11個,近600名工友密密地分布在各個工作面,狹小的場地又局促到摩肩接踵,每個工作面都要協調到位,安全管控難度很大。”李鵬程回憶,雖然已在安全管理崗位十來年,但同時協調體量如此之大安全作業,著實讓他犯難。
每一道工序轉換,李鵬程都能及時趕到掌子面進行安全交底。“不同于普通隧道掘進,我們上跨既有山體隧道爆破、還要針對5處超大變截面不停改裝臺車,像是在‘大山肚子里建立交’,風險和難度可想而知。”
也正是針對這項以“最大斷面比籃球場大”著稱的隧道工程,項目團隊研發運營了“可變斷面二襯臺車”,僅一部臺車就能完成5次變截面施工。每完成一次臺車改裝,李鵬程逐個檢查改裝部位機械零件,確保萬無一失后才肯離開,打著手電筒趕往其他工作面。
“安全作業要人人管,才能保證人人安全。”這樣的理念也被李鵬程帶到了“掌子面”。他牽頭制定了項目部安全管理辦法,落實日常安全教育、應急演練、安全評比等措施,核心就是“人人管安全”。
“有一次臺車改裝,我想拿著手電筒再靠前一步給工友照明,沒料到剛抬腳就被對面旁站工友嚴聲呵斥停下,理由是非專業操作手不得進入一米作業半徑內。”李鵬程尷尬地回憶說。他認真負責的態度和水平,得到一線工友的認可、擁護,真正提升了全員安全意識。
此外,李鵬程還在公司配備的“安全標準化管理”系統的基礎上,提煉出一套“通訊聯絡、人員定位、視頻監控”三合一管理模式,實現了風險預警自動化、實時管理遠程化、施工記錄信息化的“三化”數字管理模式。同時,配合項目團隊運用的“穿袖子”“切豆腐”“做腸鏡”等技術創新工藝,把施工風險降到了最低。
建設者合影留念(張雅婷 攝)
海滄疏港通道通車前不久,李鵬程把心思撲到他的新課程——學習《中國鐵建視覺識別系統規范手冊》上來。通車儀式這天,同事們都穿戴上新安全帽、反光馬甲。“安全管理不僅要做實日常工作,還要通過‘標準化’形象向大家展示出來,讓規范理念在一開始就在人心里扎根。”李鵬程笑著說。
【編輯:敏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