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庭信步于南京市江北新區浦濱路,抬眼望去,只見街道寬闊平整,路面干凈整潔、井然有序,不見一條電纜、一根電線桿,街道兩旁的懸鈴木高大茂密,沒有了錯綜復雜的線路,整座城市更加美觀宜居。浦濱路上車輛川流不息,路下深處,中鐵十七局電氣化公司承建的南京江北新區綜合管廊一期已投入運營,項目建設者正在爭分奪秒的建設二期工程。
南京市江北新區綜合管廊監控中心(胡文影 攝)
超大城市地上寸土寸金,向地下要空間成為城市發展的必由之路。南京江北新區綜合管廊集電力、通信、供水、燃氣等城市“生命線”于一體,是全國首例將8種管線同時納入四艙管廊的示范項目。在建設過程中綜合利用RS、GIS、GPS、BIM技術搭建智慧管理平臺,對消防、通風、照明、供電、給排水、監控與報警等附屬設施進行智能化控制,實現了綜合管廊的動態感知、安全預警和智慧運行。
3S+BIM 科技加持 按下管廊建設“快進鍵”
BIM工作室里,幾名技術人員緊盯著電腦屏幕,目光隨著縱橫交錯的管線來回游走,這是電力管線入廊前的最后一次模擬試驗,也是正式施工前對安裝工況及效果的一次可視化交底。
在管廊設計、施工和運營階段,南京管廊項目廣泛運用3S+BIM技術作為科技加持,利用3S技術,將管線資源地理分布情況與數據庫集成在一起,有效提升了管線設計、施工建造和運行維護的信息化水平,實現了項目全生命周期的動態管理和集約化管理。在管線入廊前,項目運用BIM技術建模1:1比例還原了管廊紛繁復雜的各處節點,展現管廊、管線施工的模擬效果,為項目提前制定施工管控措施及管線順利入廊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依托3S+BIM的技術加持,施工前的三維模擬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為高壓電纜全線入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智慧賦能 品質運營 24小時全方位守護金陵古城
進入南京市江北新區綜合管廊監控中心,60平方米的LED顯示屏清楚地顯示著風機、水泵、配電柜、電子井蓋的運行狀況,通過醒目的白、藍、紅三種顏色可以很清晰地區分出設備與管線在線、運行和故障的情況,運維人員可實時掌握管廊智慧運維平臺的各類數據,一旦出現問題,監控中心就會立即發出警報,方便管廊內維護人員及時處理。
監控中心是管廊24小時運行的“最強大腦”,在這里,不僅有可實現遠程監控及遠程操控的智能配電系統,還有實現實時預警功能的“智慧眼”。在監控中心的建設過程中,為真正實現管廊的智慧化運行,項目在配電箱、配電柜內增加智能配電系統,實現了對設備的啟停及運行狀態的遠程操控,同時還在管廊內安裝攝像頭、傳感器等設施,確保可以及時檢測到管廊內滲漏水、火災等安全隱患,即便是巡檢人員無法察覺的風險,該系統也能自動識別,且第一時間自行觸發聯動,將隱患及時消除。
精準維護 科學管理 為設備安全運營保駕護航
地下8米,一道筆直的光若隱若現,隨著光源越來越近,幾名裝備齊全的巡檢人員進入我們的視野,伴隨著越來越多的管線陸續入廊,巡查巡檢、調試維護也成為項目技術人員的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項目制定了24小時巡檢制度,值班人員嚴格按照設備要求對已經安裝的設備與入廊管線進行巡查巡檢,全力保障電力、給排水、通風、消防等管線安全平穩運行。
自項目進場以來,經歷了技術攻關、疫情防控、臺風侵襲等多重考驗,在施工推進過程中,項目堅持科技創新,結合施工現場實際,申報了“綜合管廊檢修插座箱外掛支架”“地下綜合管廊高壓細水霧系統”等7項實用新型專利;面對形勢嚴峻的疫情,項目第一時間打響疫情防控攻堅戰,在不影響工期的情況下配合當地防疫部門隔離、檢測,在保證職工健康的前提下如期完成了施工計劃;為應對臺風“煙花”帶來的巨大影響,項目每日派專人值班及時泄洪排水,確保了施工安全及管廊設備的平穩運行。
一條建在地下深處的管廊,串聯起一個超大城市市政、電力、熱力、通信的流動,破解了“馬路拉鏈”“城市蜘蛛網”等“大城市病”,承載起無數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彰顯了新時期新鐵軍的智慧與擔當。
【編輯:顯正】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