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虧有了900T提梁機安全監測系統,它能夠對自身進行監控,當某一部件出現故障時,能夠自動修正或者報警提醒我們管理人員,我們的箱梁才能安全轉運到存梁臺座上。”五河制梁場900T提梁機指揮人員小張感慨到,這只是中鐵十五局合新鐵路項目智慧建設的一個縮影。自上場以來,他們著力于將新技術、新裝配、新管理平臺系統等融入項目建設中,為工地裝上“智慧大腦”,助力綠色平安合新鐵路建設,受到了各方好評。
由中鐵十五局承建的合新鐵路安徽段二標段位于五河縣境內,線路全長25.888公里,設計為雙線時速350公里客運專線,主要工程內容包含站場路基、橋梁、軌枕預制、無砟道床鋪設等。其中,懷洪新河特大橋跨越懷洪新河河道及南北河堤、沱湖保護區及南北河堤和既有G104國道、S07徐明高速公路、S304省道等重要道路,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是全線重點控制性工程。
智慧中心“一屏全監管”
“全線25.888公里,每天看一遍也看不過來,怎么管理?”工程規模大,管理跨度大,施工精度要求高,這是項目團隊一進場便遇到的難題。他們引入智慧工地管理系統,建立智慧中心,采用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對現場設備或施工數據進行采集回傳,并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模式進行數據匯總處理。同時,對全線采劃分為3個工區,在主要施工區域位置均設置物聯網監控系統,管理人員可通過電腦網頁端和手機App端對施工現場進行全時段全天候監控,25.888公里的線路隨即實現“一屏全監管”,有助于項目管理人員實時掌控現場情況,及時糾正違規行為,規范現場施工,保證現場安全質量。
匠心打造“智慧梁場”
在五河制梁場,他們通過應用BIM、大數據、AI等技術構建了基于4D云平臺的智慧梁場管理系統,對梁場各工序施工生產、安全、質量、進度、計劃等進行數據的實時匯總,實現箱梁預制到架設的全面數字化、可視化管理。為加強大型設備的安全管理,他們在門吊、提梁機、架橋機、運梁車等大型設備上安裝監測設施,對設備運行參數和狀態進行全程監測。“我們這個大型設備智能監測系統當監測到超載超限、設備故障等情況時,能夠自動修正和報警,當超過設定的安全閾值時,設備自動停止運行。”梁場安全總監金妙忠介紹。該設備運行信息、工作參數等信息會自動存儲上傳,可在智慧管理平臺隨時查閱,為現場安全施工提供有力保障。自系統實施以來,已監測到1號龍門吊98次,2號龍門吊126次、900T提梁機15次預警提示信息,將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此外,他們在鋼筋加工場配備了全自動定位網焊機、數控立式鋼筋彎曲中心、數控鋼筋彎箍機、數控剪切生產線等臺智能鋼筋加工設備,以保證加工精度,提高加工效率,減少人員投入,降低施工成本。
“綠色”沱湖銀魚越波
該項目施工主線涉及沱湖省級自然保護區和懷洪新河太湖新銀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自上場伊始,他們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把加強當地生態環境保護與施工生產同部署,通過強化多項舉措,牢牢守住生態環保底線。
“項目部多次邀請學院教授、地市環保、水利、航道局、海事處等單位專家審查把脈,召開專家研討會和現場勘察分析會,深入了解保護區內環保標準、環境特點,并據之制定出環水保專項方案。”二分部負責人楊雷說道。在施工中,為防止機械油污污染河水,他們現場采用兩臺全新的履帶吊推進施工,防止存在跑、冒、滴、漏隱患的機械“帶病作業”。在水上焊接作業中,他們采用鐵皮進行兜底收集,避免了焊渣、焊花掉進河中,拒絕給河水摻加任何“雜質”。針對噪音污染與光線污染,他們采用低噪聲施工機械、設備和工藝,合理調整燈光照明角度和強度等措施,降低噪聲對銀魚棲息地及附近居民的干擾,把光線對魚群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此外,項目黨支部還組織黨員先鋒隊定期清理水域附近固體垃圾、張貼宣傳標語及標識標牌,聯合當地居民開展共同守護銀魚棲息地活動。“先進的技術手段有效彌補了傳統施工和管理上的不足和短板,提升了梁場生產智能化、管理決策智慧化水平,為項目提質增效起到積極的助推作用。”項目經理胡志廣說道。
目前,該項目累計完成樁基5258根、承臺348個、墩柱281個,施工生產領跑全線,多次被業主通報表揚,并榮獲晥贛鐵路安徽有限責任公司“優勝環水保工點”稱號。
工地智慧中心一角(肖愛紅 攝)
【編輯:釗倫】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