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綠色產業 建設未來之城
——中鐵十一局投身雄安新區建設紀實
春日,乘京雄城際鐵路前往雄安新區,兩側生態廊道的秀林正萌芽吐綠、含苞待放,涌動著春潮。在生機盎然的春天里,雄安新區即將迎來5周歲的生日。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這是一座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創新之城,是被賦予“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重大使命的未來之城。中鐵十一局積極投身雄安新區建設,自2019年9月進入雄安市場以來,他們踐行綠色理念、推進品牌轉型,承建涉及生態綠化、環境整治、景觀提升、水環境治理和地下管廊等市政工程20余項,為建設大美雄安貢獻了鐵建力量。
生態先行,擦亮環保底色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是雄安新區建設的基本遵循,也是中鐵十一局融入新區建設的落腳點。
先植綠,后建城。中鐵十一局從植樹做起,種下深耕雄安的希望。幾年來,中鐵十一局先后承建雄安新區3個植樹造林項目,在京雄高鐵、容易線生態廊道栽種各類樹木100余萬棵,造林1.1萬畝。百萬棵樹苗與雄安新區共同成長,為乘高鐵來到雄安的旅客奉獻了無限生機。
雄安新區的造林工程,不同于一般城市的綠化工程。它要構建的是平原地區大面積異齡、復層、混交樣式的近自然森林,能在適度人為干預下,實現森林自我調節、自我更新、自我演替,最終形成異齡、復層、混交的穩定生態系統。雄安新區造林工程也并非簡單的挖坑栽樹,而是每個環節都有標準、有創新,涉及很多園林知識,且適宜栽種期短。針對這些特點,項目認真組織員工學習《雄安新區造林工作手冊》,積極向有關專家請教園林知識,實現從大國工匠到新區花匠的身份轉變。建設過程中,項目嚴格把關苗木選擇、運苗卸苗、挖坑種苗、澆水養護等全過程,苗木平均成活率達到97%以上。
不僅要天藍地綠,還要水城共融。有著“華北之腎”之稱的白洋淀,是雄安的生態屏障,加強修復保護白洋淀生態環境成為新區設立后的一項重要工作。
2020年,中鐵十一局承建了白洋淀內邵莊子村的整治提升工程,對湖岸水環境、主街道路進行清理整治,新建了濕地公園、生態廁所、人文生態博物館等設施,將該村打造成一顆極具白洋淀文化特色的淀中明珠,為淀區其他村建設特色鄉村、發展文化旅游提供借鑒。
如今,走進邵莊子村,曾經老舊的碼頭煥然一新,雜亂的葦塘變成了回環曲折的濕地公園,白墻灰瓦的民宅錯落有致,人文生態博物館、生態廁所、遠程診療室等現代化設施一應俱全……曾經的小小漁村,蛻變為塞北江南、夢里水鄉?!案脑焯嵘?,用游客的話說,這里美得都有點兒不像話?!贝迕裢跽衩褡院赖卣f,村里環境越來越好,等疫情過去,這里的游客一定會越來越多。
整治提升后的白洋淀邵莊子村
舒適宜居,營造和諧家園
生態雄安,宜業更要宜居。
容東片區是雄安新區首個大規模建設的區域,承擔著安置征遷群眾和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任。中鐵十一局雄安容東安置房景觀市政項目,是該集團在雄安首個安置房園林景觀及配套設施工程,為10余個街區的回遷居民營造和諧家園,是建設者的重任。
因為工程的特殊性,有限的空間內,項目與不同專業的十幾家單位交叉作業,面臨著巨大的協調組織壓力。為高質量按期交付,中鐵十一局及所屬一公司主要領導深入一線研究部署攻堅事宜;發揮項目集群管理優勢,抽調雄安及河北周邊項目骨干支援;項目管理人員掛點施工,堅守一線指揮施工。歷時6個月的奮戰,項目提前完成了回遷區內的施工任務,為容東片區首批安置房居民回遷創造了條件。
2021年11月10日,雄安新區容東片區安置房迎來首批回遷居民。跟隨喜遷新居的人們進入回遷區,只見小區外水系悠長,街面整潔,綠樹夾道;小區內規劃井然,綠地如茵,喬、灌、藤等多層次的綠化體系生機盎然,慢行步道、室外座椅、兒童游樂設施等景觀小品一應俱全……中鐵十一局建設者以鐵一般的擔當,兌現了承諾。
“300米進公園、1公里進林帶、3公里可進森林”,雄安新區將詩意棲居寫進規劃。車抵雄安,一出站,兩側就是中鐵十一局承建的高鐵公園。12.8公頃的面積內,生態廊道蜿蜒曲折,景觀小品點綴其間,整個公園集生態涵養、防護隔離、自然保護、休閑游憩等復合功能于一體,對聯通鐵路兩側城市空間,保持綠化空間和城市空間整體性和延續性具有重要意義。3年來,中鐵十一局瞄準前景廣闊的公園景觀類工程,以干促攬,已連續中標實施了雄安玉帶公園、高鐵公園和容東城市公園二區工程,積累了豐富的施工管理經驗。
雄安高鐵公園
著眼未來,構建城市血脈
未來之城,自當有放眼長遠的眼光。
以往城市建設,一遇暴雨,普遍遭遇城市內澇的困境。雄安新區建設著眼未來,遵循海綿城市理念的城市綜合管廊工程和市政道路建設大面積鋪開。中鐵十一局積極涉足新領域,在雄安承建容東市政DEG配套工程、容西市政工程一期4標以及啟動區市政管廊等項目。
地上,他們建造城市道路30余條,全長50多公里,涉及橋梁、路面、蓄水池、泵站等專業10余項。在容東市政項目,他們與40余家施工單位交叉作業,工期之緊、線路之長、交叉施工之多、涉及專業之廣、工序銜接要求之高,在該集團市政工程建設史上前所未有。建設者發揚“跑步進場拼刺刀,勇爭第一品質高”的精神,2天內進場各類大型設備50余臺(套),短短17天的時間完成項目駐地和工人營地建設,1個多月內完成了5處工地出入口標準化建設及預制廠場地建設,一次又一次刷新“雄安速度”。他們還堅持以技術創新為引擎,應用BIM技術建立施工階段可視化模型,強化溝通協調、技術交底和碰撞檢查,避免返工現象的出現;開展排水管道連接裝置、管道沖洗試壓裝置等多個課題研發,獲國家授權專利5項。最終,項目在信用評價中取得了全線第一名的好成績。
施工中的市政管廊
地下,中鐵十一局建設的7.6公里綜合管廊、近130公里的其他管道縱橫交錯,它們將成為運送物流能源的“大動脈”和承載給排水功能的“毛細血管”,托舉起未來之城的萬家燈火。啟動區市政管廊項目位于未來的核心商務區,3月底上場,6月30日要完成管廊主體施工,9月30日要完成路基填筑施工,工期壓力和現場組織難度巨大。與眾多企業同臺競技,項目建設者表現出永爭第一的膽氣,發揚“登高精神”,細化節點、掛圖施工,推行“安全管理八項規定”和“質量管理四項規定”,在9個月時間內優質完成各節點目標任務,5次獲得業主表彰,是全線唯一一家無不良行為記錄的單位。
五年,對于一座定位于千年的城市來說,不過只是一瞬。但僅僅是五年,就使這里產生了滄桑巨變,具備了嶄新氣象。又是一年春好處,在復興路上的浩蕩春風里,中鐵十一局將心懷國之大者,弘揚“登高精神”,在雄安這座未來之城繼續書寫“鐵軍傳奇”,成就千年大計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