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調聯試中的湖杭高鐵
近日,湖杭高鐵進入緊張的聯調聯試階段。鐵四院通號院多項超前化設計理念、智能化關鍵技術落地開花,以智能“護航”,為湖杭高鐵插上智慧翅膀。
“1+4+N”
杭州西站樞紐作為湖杭高鐵的“超級工程”,未來將是杭州新地標、新門戶。作為鐵路站房的靈魂設計師,鐵四院通號院率先提出“1個平臺,4個基本智能化,N個不斷生長的應用場景”的設計理念。
設計團隊打造“站城融合”的高鐵客站智能化平臺,整合旅客服務、客運管理、設備運維、應急指揮等應用,集成高鐵客站各類設備設施,共享高鐵客站各類數據資源,實現旅服業務融合、設備集中管控、信息資源共享、科學應急聯動,為旅客提供全方位智能化信息服務。
杭州西站樞紐作為高鐵2.0時代的代表,智能化設計以旅客感受與體驗為核心理念,找準“小切口”、做好“大場景”,與浙江省數字化改革要求高度吻合。
設計人員通過智能化設備和數據打通國鐵與城市間的屏障,把交通樞紐作為城市休閑生活器官的重要部分,通過數字化、智慧化方式讓杭州西站樞紐成為一個能思考、能互動、有溫度的站城融合綜合體,極大提升民眾出行獲得感。
天降穹頂,通信依舊穿越無阻
杭州西動車所擁有12條檢查線、60條存車線,是浙江省內規模最大的“動車之家”,也是全國首個國鐵車場上蓋開發項目。數百根矩陣式承重柱支撐的動車所上蓋平臺,為該超封閉場景下的無線通信系統覆蓋提出了大難題。
鐵四院通號院首次利用BIM建模以及射線跟蹤關鍵技術,實現動車所無線信號覆蓋虛擬測試分析,保障了該復雜環境下行車調度命令、車次號校核、出入庫檢測等行車相關信息傳輸無誤,取代傳統工程實施中不斷調整、測試的繁瑣步驟,為工程提供可落地的實施方案,保證工程順利交付。
通信萬變一瞬間,車馳過后似無形
湖杭高鐵與既有寧杭高鐵存在長達50公里的并線區段,兩條線路的隧道如臥龍般并行,峻嶺對峙,溝壑縱橫。為最合理利用稀缺頻譜資源,同時最大化降低兩線工程成本,一站點覆蓋兩線通信模式成為首選方案。為攻克既有設備陳舊、無法兼容等問題,通號院項目組采取替換該區段既有寧杭基站的方案,實現新設基站覆蓋兩線通信的目標。
替換通信設備區間長度占湖杭高鐵總里程長度約50%,是全國單次鐵路工程替換里程最長、涉及站點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方案,也是最為經濟高效、科學合理的方案。
鐵四院通號院制定了車輪式基站替換方案,保證了方案實施的高效性和準確性,用5個天窗點同時完成了13處基站替換。他們首次采用基站節能控制關鍵技術,單基站每小時可節省電力5000瓦,為湖杭高鐵成為“綠色高鐵”奠定堅實基礎。
提前布局,融合才能共贏
鐵四院通號院作為湖杭高鐵公網工程總承包單位,將公專網融合設計理念運用到工程項目建設中。前期設計階段提前布局,中期建設持續跟進、整合資源,后期狠抓細節、避免浪費。
6家合同主體、4家省級建設單位、8家市級建設單位、2家鐵路業主單位、1家監理單位、7家審計單位,28方參建單位做到統籌協調,打通管理壁壘,提高建設效率,成功打造了浙江省內首條高鐵隧道、車站區域5G網絡全覆蓋的高速鐵路,為智慧化鐵路提供了全程暢享無盲點的網絡服務,體驗視頻通話超清晰、高清直播不卡頓等5G網絡“加速度”。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