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鐵十四局武大高速項目施工現場,測量隊長李亞軍正在為總重量達72000噸的轉體橋做著緊張的數據采集工作,6月23日凌晨,4座懸灌T構箱梁在37米高空全部實現精準對接。
“橋梁轉體,數據上一個小數點都不能錯。”李亞軍說著,又投入復雜的計算之中。為了獲得精準數據,李亞軍需要不停變換位置。武漢的夜色深邃,他黝黑的膚色融入黑夜,對講機里不斷傳出的聲音,顯示出施工現場的繁忙。
李亞軍出生于1989年,2011年參加工作。像武大高速這樣的大工程,他不是第一次參建。10余年時間內,他的腳步遍布云桂鐵路、寧啟鐵路、穗莞深城際鐵路、武大高速公路等工程,從測量員到測量隊長,他在測量崗位上奮斗出了職業佳績,舞出了人生精彩。
“雖然我不是最優秀的,但我要做最刻苦的。”2011年,李亞軍到云桂鐵路項目部報到,他發現,要學習的太多,唯有勤學苦練,才能在測量這個平凡崗位上做出成績。
云桂鐵路的施工環境與樹林、小河、山頭為伴,地質條件復雜,地層繁多,巖性紛雜,施工難度極大。為了能夠順利布點,他每天天剛亮就扛著儀器徒步翻過山頭、越過蘆葦蕩去跑桿扶尺、架設儀器、放點采樣,無論風吹日曬都義無反顧。隨著施工推進,工點距項目駐地漸遠,為了節省來回路上奔波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中午他主動要求駐扎在施工地點。由于肯學肯鉆,他很快就成長為崗位骨干。
精益求精、追求極致,是李亞軍的工作準繩。在他眼里,測量崗位必須“心細如發”,稍有閃失,便會造成極大損失,這背后需要極其精湛的技術做支撐。
2014年,李亞軍來到穗莞深城際鐵路項目部。項目地處城市人員密集的沿海地帶,橋梁結構較為復雜,涉及水中墩、現澆梁、懸灌梁、系桿拱、站橋梁以及路基等多種結構,測量數據計算很容易出錯。
李亞軍沒有輕易言棄,他詳細審閱圖紙,綜合考慮橋梁結構復雜多變的因素,并上網查閱資料,還編輯了一套測量程序代替計算器來計算坐標。為了確保數據準確,他用多種不同方法進行反復核算,大大降低了出錯率。“看著一組組數據,仿佛看到自己的作品一般,不能出錯,也不允許出錯。”李亞軍說。
為了提高項目測量隊的整體技術能力,他積極收集新型測量設備和技術資料,組織大家共同研究學習。“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對于新儀器、新軟件的操作,他總比別人更快學會。2019年3月,李亞軍任武大高速項目部測量隊長,他僅用20天就完成了全線33公里的控制點交樁、加密、水準復測、平面控制網復測,為項目開工做了充分準備。
武大高速公路上跨滬蓉線、麻武線立交橋,橋梁轉體施工依次跨越滬蓉高鐵下行線、麻武線、黃陂貨車聯絡線、滬蓉高鐵上行線4條既有營業線,作業空間高,與營業線距離近,安全風險高,施工難度大,同時也是湖北省首次公路跨高鐵雙幅連續轉體施工。
李亞軍在野外進行測量
“這次對我來說是個挑戰,但也是提升自身水平的好機會。”李亞軍望著72000噸的龐然大物,摩拳擦掌。他和團隊在轉體過程中采用測量機器人,配合專用軟件和物聯網技術,實時跟蹤測量,測量數據實時投屏,為現場指揮人員提供精準及時的數據支撐,成功將誤差控制在2毫米以內,確保了轉體精度及安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