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那份合同翻譯好了嗎?”
“好了好了,我這就發給你。”
在烏干達104KM公路延長線項目現場,有一位外籍員工,大家都叫他“老李”。他身材精瘦,眼睛炯炯有神,說著一口流利的中文,每天忙前忙后地奔波在項目現場和辦公室之間,文件翻譯、現場協調、對外聯絡,哪件事都離不開他。
說起“老李”,他可不一般。
“老李”的名字是理查德,今年59歲,是一位土生土長的烏干達人。1986年,他被選中成為11名去中國深造的烏干達留學生之一,在北京交通大學開始了他與中國特別的緣分。從北京交通大學機械系畢業后,他一直在中國工作生活,直到29年之后,他才踏上回國的飛機,作別了他心中的“第二故鄉”。
1990年10月,“老李”與同學進行機械工程專業實習(中鐵十八局 供圖)
老李說,他對中國最初的印象是中國的菜、中國的景還有中國的人,他永遠也忘不了在學校吃的第一頓美味的中餐宮保雞丁,也忘不了雄偉壯觀的長城和故宮,更忘不了熱情好客的老師和同學。在中國多年的工作生活之后,他更是親身體會到中國的快速發展,他見到一條條高速公路連接起中國的大江南北,見到中國的火車由蒸汽機車升級為高鐵,他覺得要帶著在中國所學的知識返回烏干達,將自己的所學所見所感用來建設自己的家鄉。
回國之后,他放棄了在烏干達政府和當地銀行的工作機會,加入了中鐵十八局烏干達分公司,他說要把自己的專業優勢和語言優勢運用到更有需要的地方。
由中鐵十八局承建的104KM公路項目是連接烏干達東部邊境重鎮布西亞至烏干達東部最大城市金甲的重要走廊,為烏干達完善國家路網項目重點工程。老李作為該項目的協調員和翻譯員,充當中烏兩國人員之間交流的橋梁。不管是征地拆遷,還是解決現場問題,老李是“哪里需要哪里搬”,項目全線都留下了他“沖鋒陷陣”的足跡,工程順利推進,他功不可沒。
工程建設期間,項目部積極選拔培養屬地化人才,老李從招聘、面試到培訓、建立人才庫,全流程協助項目部進行屬地化用工管理。他說:“我見證了中鐵十八局融入當地做出的一系列努力。中鐵十八局不僅給烏干達修路,還教會烏干達人怎么修路,現在越來越多當地人相信通過努力工作,就可以戰勝貧困。”自進場以來,項目部累計培養各類技術及管理人員30多人、輕重型設備操作手130多人、各類熟練技工100多人,為當地提供了近3.6萬個就業崗位,充分展現了中鐵十八局融入當地、造福當地的責任與擔當。
“老李”在項目現場(中鐵十八局 供圖)
“不僅是干好項目,中鐵十八局還在想方設法提高社區人民的生活水平。”向項目施工沿線12公里處奇茲托小學捐贈學習用品、為75公里處布懷柔小學修繕教室并提供教學物資、向當地社團捐獻運動設施、為百姓修復道路、向烏干達衛生部及當地政府部門捐獻抗疫物資,這一系列行動,讓老李看到了公司是在真心實意幫助家鄉發展,也讓他堅信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
憑借104KM公路項目的出色履約,業主將后續延長線項目交由中鐵十八局施工,老李也繼續留在項目部,為家鄉的發展努力奮斗著。
“我非常感謝中鐵十八局,讓我有機會為家鄉建設出一份力,為‘一帶一路’建設作貢獻!”在項目部,老李吃著他最喜歡的宮保雞丁,笑容里仿佛可以看到對未來的憧憬和希望。今年是中國與烏干達建交60周年,老李也即將年滿60周歲,他說希望他與中國的緣分也會像兩國的友誼一樣,盛開在廣闊無垠的東非高原上……
【編輯:金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