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人員監控管理系統、無人機原地貌復測、手機智慧監控……智能化、科技化、可視化正成為濟濰高速建設標簽,為施工安全、質量、效率護航。
在中鐵十四局承建的濟濰高速第二標段,馬家峪隧道進口監控操作室大屏上,顯示著現場監控視頻、實時地圖、應急響應、第三方監測、軌跡回放、人員定位等多個欄目,工人樊紹宏的工號、姓名、班組、運動軌跡一目了然。一工區安全員韓慶峰介紹道:“隧道入口設置了實名制安全通道,每個人的工種、個人信息全部錄入系統,現場所有進洞人員安全帽全部安裝定位芯片,洞口安裝基站與安全帽內定位芯片相連,可實時定位工人位置。一旦發生緊急情況,可進行精準救援。”
隧道人員監控管理系統(黃聚萌 攝)
隧道人員監控管理系統通過物聯網、無線通信、大數據與云計算等前沿科技對馬家峪隧道進行全方位在線實時監測,實現對隧道監測的信息化、實時化、三維化、網絡化,使項目部人員可以快速、及時、準確掌握洞內情況。
據項目書記王豪杰介紹:“該項目體量大,工期緊,質量要求高,項目全長17.6公里,面對項目點多面廣的情況,項目部采用了一系列智能化手段提質增效。”
針對全線地形地貌復測難度大的問題,項目部首先啟動無人機復測,通過飛機掃描原地面,形成立體地面點云,運用緯地、CASS、測設大師等軟件,導出路基斷面圖和路基計算表。無人機復測大大節省了人力,較之前人工復測節省近一個月的時間。
項目部采用智能精細化管理提高效率,在四工區運用手機智慧監控,技術人員可在任意時間、地點通過移動端對施工現場進行監控,通過現場施工數據的動態反饋,實現環境、溫度、濕度在線監控,打破時間、空間限制,及時處置異常情況,保證施工質量。
“以前澆筑混凝土必須專人盯控,現在有了手機智慧監控,我可以隨時隨地看到現場情況,切實做到自動化減人、智能化無人,減少了安全隱患,效率也大幅度提高。”該項目副總工程師鄭海波說。
為保證工程質量,該項目部還引進溶洞探測儀,對樁基底部進行監測。“項目樁孔是旋轉鉆孔,樁孔都是泥漿漿液,人員無法到達樁底進行探測,溶洞探測儀可直接通過聲吶對樁底10米以下是否有溶洞進行探測。”項目試驗室主任商小科介紹道。
溶洞探測儀(黃聚萌 攝)
同時,項目部還利用采空區可視電視對采空區進行勘測,實現采空區可視化,深入“探”“診”“治”,對采空區進行探測與隱患治理,確保采空區及時回填,保證樁基質量。
此外,該項目部還采用了液壓式模板、焊接機器人、紅外線投線儀等20余項智能化技術,用科技為濟濰高速建設賦能。
【編輯:金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