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碧水、兩岸青山。”在重慶大地上,中鐵十四局重慶至黔江鐵路站前2標項目部,被譽為“萬里長江高鐵第一隧”的重慶長江隧道施工正在如火如荼推進著,建設者用標準化施工為隧道建設搭建起“一板一檔”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重慶長江隧道是長江上游第一條高鐵穿江隧道,也是全國最長水下高鐵隧道。”項目負責人竇和潮介紹,重慶長江隧道是該項目控制性工程,隧道穿越“山、城、江、水”,同時也是國內外首次大直徑盾構在洞內進行組裝、始發。他們依托這些獨特優勢,打造隧道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提升項目標準化建設水平。
在重慶長江隧道施工現場,技術員王浩正在對隧道剛剛澆筑后的拱墻襯砌進行拍照,他要在隧道每一板襯砌拱墻混凝土澆筑完成后10天內把拍攝的圖片和視頻資料上傳到“一板一檔”管理信息系統,切實記錄隧道施工過程中的地質情況、圍巖滲漏水、仰拱虛渣清理、混凝土澆筑、帶模注漿等關鍵工序環節的技術數據。像這樣每一板建立一個獨立檔案,該項目部已經上傳了257板。
“一板一檔”管理系統(劉艷 攝)
“西南艱險山區鐵路隧道存在‘拱頂空洞掉塊、襯砌漏水滲水、仰拱上拱變形’三大突出質量問題,我們實施隧道襯砌‘一板一檔’全生命周期技術數據管理,為每一板隧道襯砌工程建立真實、可靠、便查的數據電子檔案?!备]和潮介紹,他們自主開發了“一板一檔”管理服務器,將圖紙、記錄、照片、短視頻、檢測報告等數據上傳至云端的同時,將生成的二維碼打印粘貼在施工現場,實現了隧道襯砌全生命周期技術數據管理,促進現場技術、工藝、管理水平提升,提高隧道襯砌建造質量。
“如果技術人員發現檢測數據不滿足規范要求,在如實記錄入檔的同時,我們會分析不合格數據產生的原因,并相應改進現場技術、工藝、管理,提高現場質量管理水平。”竇和潮說,針對隱蔽工程完工以后很難溯源的特性,“一板一檔”利用信息化手段促進標準化落實,還原最真實的施工現場,讓隧道施工也暴露在“陽光”之下。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