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前前后,前后后前,注意方寸!”
“水平高不高,就看你的水準!”
“耐心、細心、用心,才能保證測量精度萬無一失。”張阿沛一邊聚精會神的盯著全站儀顯示屏,一邊拿著對講機不斷指揮測量員調整放樣位置以確保獲得精確數值。
在四川德陽至中江快速路項目的施工現場,為保證施工質量工程節點如期完工,中鐵十八局的職工正在烈日當空下揮灑汗水,張阿沛就是其中一名專業測量人員。
1996年張阿沛畢業后,始終扎根一線從事測量工作,甘當“工程之眼”。從剛畢業時的測量中級工開始,一路走到了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直至中鐵十八局特級技師,他用26年的職業生涯生動地詮釋了什么叫做干一行愛一行,干一行專一行。
張阿沛是測量領域的一名匠人,也是中鐵十八局的大企工匠。對待測量,他有著近乎嚴苛的要求。
“測量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容不得半點兒差錯。”一組看似簡單的數據,可能是經過很多次測量、驗算、復核后,從成千上萬個數據中得出的最準確的數據。在張阿沛眼里,測量工作責任重于泰山,稍有不慎就會給工程帶來巨大災難。不像其他崗位,出了錯還有修改機會,測量一旦出錯,就沒有重來的機會。有一次,一名新來的測量員因為地形測量不準確,導致設計與現場出現偏差,幸好被張阿沛及時發現,否則將給企業帶來不小損失。每每回想起這件事,張阿沛都心有余悸。
從事測量工作26年,張阿沛從不敢掉以輕心。業主曾評價他:“張阿沛這人踏實、實在,干工作兢兢業業。”正因為認真負責,張阿沛所參建的隧道從未發生過測量事故,大家都知道有他在,測量準沒問題。
可能會有人質疑匠人往往墨守成規、泥古不化。但在長期實操中,張阿沛詮釋了當代匠人的最新含義。隧道施工環境在改變,測量儀器也在改變,不變的是他在測量工作中追求突破、勇于創新的精神。
張阿沛(左二)在施工現場檢測測量數據(趙佳星 攝)
在渝黔鐵路新涼風埡隧道,張阿沛創造性地發明了一種水準尺照明裝置,這種照明裝置需要配備蓄電池,包括電池、燈條、電壓的選擇,都要一個一個嘗試。起初用摩托車電瓶嘗試,覺得太笨重,后來又換充電寶嘗試,張阿沛一次又一次嘗試,一次又一次失敗,但他沒有放棄,這種刻苦鉆研的精神最終取得了勝利。原來至少5名測量員才能完成的洞內沉降觀測工作,變為3人即可輕松完成,并且測量精準度更高。該發明為項目節約資金達200萬元,該工程最終也獲得國家優質工程獎。
“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張阿沛就是這樣一個少說多做、勵志敏行的人。在多年測量生涯中,張阿沛利用閑暇時間自學Basic語言、C語言、Delphi語言等計算機編程語言;編制了多種測繪程序、軟件,擁有3項軟件著作權;改進、改良了多種測繪測量儀器用具,擁有4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GPS靜態測量、航空攝影測繪、儀器儀表維修……張阿沛可謂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別人都覺得張阿沛很厲害,但他卻始終堅持說,這種技術別人也在用,只是沒有總結出來,他只不過是靜下心來將測量工作經驗的枝末精心修剪成型,以文字形式呈現。
測量人通常借助精密儀器穿越厚厚的巖層,在錯綜復雜的環境中進行測量分析,因此測量工作也被喻為施工中的“工程之眼”。有時他們需要在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扛著儀器進行復測,在險灘暗礁中挽起褲腿進行放樣測量。而在烈日下忍受著太陽的炙烤,抑或在昏暗的隧道忍受灰塵的侵襲都是測量人的常規操作。張阿沛曾半夜三更跑去工地仔細核查數據不穩定的原因,也曾帶著部門所有人員在寒冬臘月里24小時待命,但他從未叫苦叫累。
回首和張阿沛一起來的同學,他們要么轉行,要么跳槽,只有他一個人始終26年如一日,堅守在測量崗位。也有老同學向他拋出橄欖枝,讓他到別的單位,并向他承諾更高的工資待遇,但他始終選擇留在隧道公司。張阿沛覺得既然學了測量,企業又需要,沒有理由不做好。他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當被問到干了26年的測量,不覺得辛苦嗎?張阿沛只是淡淡回一句:“習慣就好!”
張阿沛是一個眼里有光、心中有愛的人。他能在枯燥的工地捕捉到詩情畫意。當油菜花盛開的時候,他會抱著他心愛的測量儀在工地留下一張剪影;當蒲公英綻放的時候,他會小心翼翼地采摘一朵,做成滴膠擺件。“我上輩子可能是個匠人,你看,這個作品里面是一個奔跑的麋鹿,我給它取了個名字叫‘一鹿有你’。”張阿沛翻著手機相冊,指著里面的一張照片滿意地說道。現在他把這幅作品送給了相濡以沫二十載的妻子。
時代需要大國工匠,企業需要大企工匠。正因為張阿沛是一個純凈如一、初心如磐的人,他才能在26年的測量生涯中,始終心無雜念撲在工作崗位上,永葆赤子之心,揮灑工匠情懷。張阿沛用26年的職業生涯書寫了以追求卓越、勇于創新為核心的匠人精神;以忠于職守、吃苦耐勞為核心的匠品精神,以心懷柔情、敬業樂群為核心的匠情精神。
【編輯:敏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