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廂里響起前方到站提醒,我坐起來看看表,距離下車還有一小時,上車前那頓烤鴨裹蔥的香味尚未消散,就快下車了。多年不乘列車回西北老家,我的思緒大概還停留在那列T打頭的列車上。
記憶中第一次進京乘坐的是那種人擠人、包擠包,滿車廂泡面飄香的特快專列。19歲的我端著泡面走過狹窄擁擠的過道,盡管小心翼翼還是有些許湯灑了出來,“姑娘小心別燙到自己的手。”乘客們早已見怪不怪,夾雜著西北味的關心和冒著熱氣的泡面一樣溫暖。我買的是站票,有熱心乘友借著打撲克三缺一的說辭讓我坐會歇歇腳,否則17小時的車程實在有的熬。那時,整個車廂有手機的沒幾個,第一次坐長途的我在火車上“失聯”多久,家中的長輩就擔心多久,只好再借著熱心人的手機報個平安。
上世紀八十年代那會兒,綠皮煤車很多見,車頭的煙囪伴隨列車前行悠悠冒著濃煙,待到煙霧消失不見,送站的人便知道火車已經開遠了。車廂里沒有空調,冬冷夏熱,列車駛過農場能看見在田間地頭熱火朝天揮汗的莊稼人,運氣好還可能收到他們從窗戶遞進來的烤玉米、咸鴨蛋或是青蘋果之類的。
時隔18年的今天,我坐上高鐵再回家鄉,這一路向西的風景如同按了快進鍵的電影般根本來不及好好欣賞。我一邊給孩子們講著這些年的變化,一邊為這些變化而感慨。列車駛過一處田地時,兒子催我把窗戶打開,說怕錯過農民伯伯送進來的烤玉米,我告訴他現在別說是從窗戶送玉米了,短途旅客吃個泡面的工夫就要下車了。彼時,我們乘坐的高鐵正以350千米/小時的速度向西飛馳著,回家的路從原來的17小時縮短到7小時。
作為一名鐵建人,我的內心充斥著滿滿的自豪。回想這些年走南闖北,從京津城際軌道到京滬高速鐵路,再到石武高速鐵路……我有幸參與其中,親眼目睹了中國鐵路的飛躍與發展。它的背后,一代代鐵路人用雙腳丈量每一寸土地,用青春挺起祖國的鋼鐵動脈,從此山不再高,路也不再漫長。不信你瞧,我們修建的鐵路,讓多少漂泊在外的游子回家更近了!
【編輯:金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