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建設者歷經523天的合力攻堅,中鐵十二局承建的粵港澳大灣區超級工程黃茅海跨海通道全線首座隧道——獅山隧道雙線貫通,標志著黃茅海通道工程陸域段建設取得新突破。
獅山隧道出口航拍(田宇 攝)
黃茅海跨海通道工程是港珠澳大橋西延線,全長約31公里,線路起于廣東省珠海市,止于廣東省江門市臺山市。項目建成通車后,將與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南沙大橋、虎門大橋共同組成大灣區跨海跨江通道群,助力大灣區形成世界級交通樞紐。
中鐵十二局三公司承建的黃茅海跨海通道T7合同段位于廣東省江門市臺山市赤溪鎮,線路全長3.829公里,主要施工內容包含3座橋梁、2座隧道等工程。其中,隧道工程全長約2.5公里,獅山隧道作為全線重點控制性工程之一,雙線全長約1763米,最大埋深約76.5米,屬于洞口小凈距分離式中隧道,地質條件復雜,施工難度大。
隧道施工過程中,建設者采用光面水壓爆破、噴射混凝土濕噴、防水板三縫爬焊機焊接、襯砌混凝土智能澆筑等8項微創新工藝,通過投入大跨度液壓仰拱棧橋、智能信息化襯砌臺車等成套設備工裝,達到了“機械化減人、自動化換人”的目的,有效保證了混凝土結構外觀質量,提升了現場安全管理水平和施工效率。
據悉,項目建設者通過采用“黑科技”——隧道三維激光安全預警系統,實時動態掌握隧道初期支護穩定性,根據圍巖情況在混凝土施工時預埋傳感器,對隧道的拱頂沉降、周邊收斂、圍巖應力等數據進行實時監控分析,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發生概率。另外,建設者還采用地質雷達超前預報、應急電話聲光報警系統、三維激光斷面掃描儀以及環境監測、人員定位系統等多種科技手段,確保了隧道施工質量和施工交通、人員的安全。
項目負責人張利濤表示,自2021年3月開工以來,項目始終圍繞“平安百年”品質工程建設目標,堅持“精管理、細推動”工作理念,重抓超前地質預報、監控量測等工作,及時調整開挖工法和支護參數,不斷優化現場技術方案。經過項目全體建設者的不懈努力,隧道比原計劃提前53天順利貫通。
【編輯:釗倫】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