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于硎,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這是陳獨秀先生在百年前寫下的話語。而今,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以青春之名推動著中國的昌盛,正是過往的青年以“勇往奮進以赴之”的熱血,才有這巍巍大國的崛起,才有這個民族的覺醒!
放下《覺醒年代》的書頁,那百年前的吶喊依舊回響在耳邊,那股青年的熱血依舊在胸腔里涌動。那些帶著朝氣的青年,在那混沌的年代喚醒了一個民族,他們以生命奔赴這覺醒的道路。五四運動中不愿受屈的嘶吼,新文化運動轟轟烈烈的崛起,還有紅船上開天辟地的雄起,一名名共產黨員們始終以血汗來擁護著這泱泱大國,才使這個國家穿過鐘山風雨,迎來開天辟地。
從百年前為國家命運振臂高呼的青年,到后來戰爭年代為了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兒女;從新中國扎根在祖國每一方土地苦心建設的追夢青年,到改革開放后為華夏之發展增添光彩的優秀共產黨員;他們不斷為時代覺醒、民族復興鋪橋架路,譜寫著一曲曲壯麗的充滿熱情的奮斗之歌。
“越是艱險越向前,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書寫光榮與夢想。”從市委宣傳部干部到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始終持務實之心,謀務實之舉,她用長征中“戰士死都不怕,在扶貧路上,這點困難怎么能限制我前行?”給社會各界青年上了一堂課,詮釋了什么是新時代的擔當有為,什么是“讀書不是為了擺脫貧困的家鄉,而是要讓家鄉不再貧困”,她真的做到了“為百姓立好心,為民族鑄好魂”。最美校長張桂梅為了讓山里女娃們看見外面的光明,改變三代人的命運,用一生為一群山里的女孩子們打開本來應該屬于她們美好人生的大門。這些國家脊梁們化作一束至純至強之光,照亮后人前進的道路。
從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很多醫務人員都在連軸轉、超負荷工作,我們的眾多黨員同志不畏艱險、沖鋒一線。疫情當前,黨員頂上去,恰恰是黨員的職責使命所在,是他們入黨時立下的光榮誓言。
而在我們身邊,也有一群這樣的人,他們用無悔的行動譜寫著大愛,詮釋著一個共產黨人的崇高品質。我所在的天津地鐵8號線4標項目部就有這樣一位杰出的榜樣,我們的項目副書記鄭衛紅,她曾獲得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1970年,走出大學校園的鄭衛紅把“胭花水粉”束之高閣,一身工裝,一頂安全帽,開始了翻山越嶺、登高下井、測量放線、與鋼筋水泥為伍的建筑生涯。她32年如一日,從一名大學畢業生成長為高級工程師,從一名普通的建筑一線女職員到最美巾幗奮斗者“全國勞動模范”,她對工作不僅有吃苦、細心的精神,同時具備高超的技術能力,一步一個腳印,播撒智慧和汗水,猶如一朵鏗鏘玫瑰,綻放出奪目的光彩。
在我們身邊,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鐵建逐夢人,在他們正處于人生花季時,懷揣夢想,日夜奮戰在施工一線,在機器轟鳴聲中與時間賽跑,與鋼鐵、沙石、水泥作伴,積聚正能量,是他們用青春、忠誠與汗水,才鑄造了領先行業、創譽中外的鐵軍贊歌!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不會忘記自己在黨旗下的鄭重宣誓,不會忘記共產黨的宗旨,更不會忘記肩負的的責任,在普通的崗位上,發揮自己的光和熱。而作為中國鐵建的新生力量,我們要懷揣著鐵道兵精神,沿著鐵道兵的足跡,付真情、恒堅守、勇擔當,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黨賦予我們的青春使命。
或許就在加入中國鐵建的那一刻起,我們的青春已無形中深深烙上了中國鐵建的印記,我的心中已慢慢蘊育一個雖渺小卻凝聚青春能量的夢想。
【編輯:釗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