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鐵道部第十五工程局”的牌子時,我還在上大學,那是第十五工程局在西安設的西北辦事處。一晃,我也在中鐵十五局工作了近30年。作為企業發展的見證者和親歷者,我對企業充滿了感情。
這是一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部隊,在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將士們舍生忘死、浴血奮戰,用血肉之軀鋪就“打不垮、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和平年代,人民鐵道兵靠肩扛人拉的頑強拼搏精神,逢山鑿路、遇水架橋,先后建成鷹廈、包蘭、成昆、嫩林、襄渝、京原等52條鐵路。在成昆、襄渝等地形極其險峻、地質罕見復雜的“筑路禁區”,將士們不畏艱險、敢于攻關的豪情斗志感天動地、彪炳史冊。每當我看到這些史料,我總是熱淚盈眶。英雄不言,山河作證;征途坎坷,矢志逐夢。
1984年,人民鐵道兵響應國家號召,脫下軍裝、摘下紅星,離開那光榮而神圣的軍營,成為筑路職工。但是他們不忘軍人本色,積極投身國家交通建設,同樣傳承著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
愛人是最后一批鐵道兵轉業到中鐵十五局的職工,從天山腳下到四季春城昆明,從西北戈壁到東南沿海,他參與過很多重大工程的建設,修過鐵路造過橋,建過水壩修過路。他和他的戰友、同事能適應一切或炎熱或寒冷的環境,好像從不知道苦為何物。他們身上既有軍人的擔當和使命,也有新時代鐵建職工的智慧和魄力。
猶記1996年夏天,我在老家待產,快要臨盆,還沒有愛人的任何消息。父母焦急萬分,發電報到單位,單位說他去南疆參加抗洪搶險去了。后來,聽愛人描述,1996年7月,瑪納斯河流域發生了有記載以來的最大洪水,持續時間長、破壞性極強。吐魯番至庫爾勒鐵路386公里線路遭到嚴重損壞,其中一百多處沖毀,幾十處斷道,損失巨大。在鐵道部的組織下,中鐵十五局緊急組建一支技術支援小組,從西安趕赴南疆參加南疆鐵路搶險任務。他們坐了30多個小時的火車才到達吐魯番,再坐汽車到吐魯番和庫爾勒之間的受災路段。
鐵道部成立調度總指揮中心,以“保通車”為原則,中鐵十五局和其他兄弟單位一起投入搶修鐵路的工作,測量、定位、放線,指揮地方支援車輛碾壓填筑、加固路堤、鋪設床道、更換鋼軌……那一段時間他們天天吃方便面、火腿腸,到后來上廁所都困難,這讓愛人后來多年都聞不得方便面和火腿腸的氣味。愛人講述起那次歷時半個月的搶險經歷時總是感慨萬千,他說他一直記得沖毀鐵路全部搶通時的情景,看著滿載機械設備的列車緩緩通過他們搶修好的線路駛向遠方時,他長出一口氣,心中的激動無以言表。
參加完搶險任務后回家的第二天,愛人就陪我入院待產,生下了兒子。他常說:“兒子是我一生的幸運,我和兒子心意相通,兒子等到爸爸回來才來到這個世界,不早也不晚。”
愛人抗洪搶險時遇到的項目指揮長陳柏章,是我曾經同事小陳的父親。小陳每每說起父親時總是充滿了敬意與自豪,她父親在修建蘭新復線的兩年多時間,基本沒有回過家,曾經因工作過度勞累暈倒在工地過。在河西走廊地區修建洪水河橋時,橋墩灌注了灰漿,高壓線被大風刮斷。如果停工,剛打的橋墩灰漿就會報廢。如果繼續施工,只能全靠人工作業,又沒有照明。她的父親就號召指揮部所有人員上場。女職工和老職工打手電,她的父親帶領年輕職工跳入灰漿中進行人工攪拌。后來,陳柏章獲得“火車頭獎章”等榮譽,他的故事也受到廣泛報道。
這就是中國鐵建人不畏艱險、艱苦奮斗的精神。在中國鐵建成立75周年暨兵改工40周年之際,我們回憶歷史,是為了不忘來時路上的艱辛。
每一個時代都有一座令人敬仰的英雄豐碑,每一個行業都有一種必須傳承的不朽精神。七十五載守正創新,四十春秋踔厲奮進,楊連第和戰爭中犧牲的鐵道兵英雄們是中國鐵建的英雄豐碑,在平凡的工作中努力工作的中國鐵建人,是不朽精神的傳承者,一如我的愛人、朋友的父親和千千萬萬中鐵建人。
【編輯:佳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