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南粵大地依舊“熱力”十足。走近位于廣州的南珠中城際3標項目建設現場,塔吊林立、機器轟鳴,各工區施工建設正酣。得益于“方案引領”,中鐵建華南建設南珠(中)城際3標總承包部在保證質量、安全的前提下,項目建設加快推進。近日,由中鐵十一局負責施工的二十涌站171幅地下連續墻提前45天實現封閉,再次刷新了施工進度。
南珠(中)城際二十涌站位于廣州市南沙區萬頃沙鎮最南端,周邊為魚塘,車站三面環海。二十涌站為地下兩層側式車站,采用明挖法施工,車站長約440米,標準段寬度為23.8米至29.3米,基坑深度約21米。
車站所處地層存在約40米厚欠固結淤泥層和深達15米厚砂層,地下連續墻施工中可能存在縮孔、塌槽等現象,攻克“深厚軟土地層連續墻施工”成為總承包部和建設單位急需破解的難題。為此,中鐵建華南建設南珠(中)城際3標總承包部、與廣州地鐵、中鐵十一局共同組建聯合技術攻堅小組,全方位優化施工方案,梳理解決施工中的重點和難點,保證施工進度,進一步降本增效。
“我們對地下連續墻未成槽段外壁進行WSS工法注漿加固,且在成槽過程中限制工地范圍內基坑外重型車輛的通行,同時將成槽平臺由基坑外側移至基坑內加固體上,進一步減少周邊荷載。”該項目負責人介紹道,經過一系列舉措,槽壁強度更高,有效降低了縮孔及塌孔現象。
然而在成槽完成后,連續墻施工又遇上了泥漿分層現象嚴重、泥漿護壁效果明顯降低等難題。為此,技術攻堅小組再次展開方案論證。他們首先對地下水進行了檢測,發現地下連續墻底部中粗砂層中承壓水為海水,其氯化物的含量是正常值的9倍,對泥漿性能影響較大。隨后,技術攻堅小組立即對既定方案進行優化,通過在泥漿中增加不同參量的抗鹽劑,試驗出最佳抗鹽劑參量,減緩氯化物對泥漿的劣化速度,成功克服施工難題,實現了每日6幅地連墻的均衡生產,創造了南珠(中)城際全線深厚軟土地層連續墻施工進度紀錄。
【編輯:敏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