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強創新“引擎”,賦能精品工程。中鐵十四局青蘭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項目積極搭建創新平臺,將創新與生產深度融合,強化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厚植創新文化沃土,讓創新在奮進實干中落地生根,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創新驅動,助力科學生產
女姑口特大橋+青蘭高速通車后(趙冠華 攝)
原女姑口特大橋長3060米,國內并無如此長跨度的跨海特大橋拼接、修復案例可供參考,海洋環境復雜,海上施工難度大,風險高。
為科學制定施工方案,保障工程順利推進,項目部邀請同濟大學、山東交通學院橋梁施工領域的教授及國內施工領域專家共同探討,多方交流,保證施工方案的科學性。
針對海洋環境施工的難題,項目部技術人員創新技術、總結施工工法,設計深水鋼圍堰,搭建鋼便橋,首次使用懸吊式棧橋施工技術,以不落地的方式搭建長2.4公里的懸吊式棧橋,在施工平臺內部進行施工,既保障了施工安全,又簡便了施工程序,便宜施工,實現了國內最長的海上大懸臂翼緣板橫向橋梁拼接。
如何實現原女姑口特大橋的高效連接?工程采用國內首創內置榫卯+四肢套箍拼接雙幅箱梁施工關鍵技術,榫卯與套箍將橫肋與主梁翼緣板“捆”在一起,保證了拼接結構的整體性與穩定性。選用國內領先的現澆梁橫向拼接技術,創造性地在翼板底部設置植筋橫肋連接兩箱梁腹板,保證橋梁整體剛度,提升了接縫連接處抗剪承載能力。
人才培養,釋放創新活力
項目部重視人才的建設和培養,成立了朱海波技術創新工作室,由項目總工牽頭,組建了一支創新人才隊伍。開設豐富的技術培訓課程,項目經理、項目總工、工程部長等技術人才定期輪流授課,講授施工工藝,夯實專業基礎。多次組織開展技術交流會、圖紙培訓會等,提供大量的學習培訓機會,為青年人才快速成長成才創造條件。
“項目部給我們配備了業務導師,在師傅的帶領下,我能夠盡快熟悉業務,現在已經能夠獨立負責標線等工序施工了。”2022屆新學員樸啟川說。項目部充分利用導師帶徒培訓機制,為每位新學員配備了業務夠精、本領過硬的業務導師,一對一授課,點對點幫扶,鼓勵師徒成立創新小組,將創新發展和授業解惑相結合,形成工學結合、創培一體機制,對師徒創新成果定期考核,激勵青年創新人才快速成長。
從內發力,向外探索。項目部多次組織青年人才去其他標段觀摩交流,學習優秀的施工經驗、施工工藝,為技術創新蓄力。大力支持青年人才參加培訓,減少機械式工作任務,為青年人才參加關鍵技術研修班“減負”。
此外,項目部還高度重視青年人才的吸納培養,積極與高校合作,為高校人才提供實習實訓平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多措并舉之下,項目人才培養取得了顯著成效。項目《一種預制T梁型鋼臺座底模技術應用》等三個五小成果獲評集團公司優秀“五小”成果。
文化熏陶,營造創新環境
項目大力培育創新文化,營造創新氛圍。項目提供充分創新資源,為科技創新提供必要的場地、經費和設備,專人專責,責任到人,設立專人負責科創成果研發,允許失敗、寬容失敗,營造敢為人先、大膽試錯的寬松氛圍,鼓勵青年人才敢闖敢試、勇于創新。
為激發科技創新活力,項目部制定了完善的考核獎勵機制,對創新績效突出的個人和團隊進行獎勵、表彰,釋放創新潛能,機制發布以來,共獲得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QC成果《提高跨海鋼便橋鋼管樁一次安裝合格率》獲山東省建筑業協會二等成果獎,同時獲集團公司一等獎;《海洋環境50米T梁施工技術》被股份公司鑒定為國內先進工法;同時該項目承擔的《海洋環境舊橋加固技術研究》為B2類課題研發,多項成果正在研發中。
同時,項目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積極吸納創新人才組建黨員先鋒隊、青年突擊隊、質量監督崗等多種攻堅隊伍,形成了創新與黨建深度融合發展的良好局面。
【編輯:金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