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前,我接到通知,中國鐵建將要舉辦慶祝中國鐵建成立75周年暨兵改工40周年主題書畫攝影展。
因自小喜歡畫畫,這份愛好也跟隨著我走入了工作崗位。美術創作是瞬間的靈感迸發,同樣也能在積年累月的人生經歷中尋覓出真諦。初入鐵建時,我的作品還是以工筆花鳥、臨摹照片為主,沒有自己的風格和特色,甚少能畫出感動人心的作品,這種創作瓶頸困擾我許久。
一次偶然的機會,公司組織黨員干部去淄博焦裕祿故居開展紅色教育,在焦裕祿故鄉——北崮山村,我們參觀了《中國百村脫貧圖》。
2020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財經節目中心《走村直播看脫貧》大型融媒體行動走進全國101個村,邀請了101個當地畫家描繪脫貧攻堅的成果。
遠山近景,濃墨重彩,各有千秋。以繪畫展示出的中國脫貧攻堅成果,是視覺的享受,更是心靈的震撼。這次觀展,也激發了我的繪畫欲望。
談及企業的故事,“新老成昆線”“湘西小金山”“最美扶貧路”……這些高頻詞不斷在腦中閃現,伴隨著破山而出的復興號列車,一些碎片化的訊息、畫面也慢慢串聯整合。
在我看來,繪畫同寫作一樣,在企業的沃土中能夠不斷吸收養分,獲取靈感,而每一段筑路經歷則可以通過藝術化處理,變得更加豐滿有力。
大西南的山水奇峰聳立、山高谷深,有“地質博物館”之稱,無論近賞遠觀,都會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折服。從三線建設到脫貧攻堅,鐵建人對大西南的探索也從未停止過,成昆、襄渝、貴昆、川黔等幾條老鐵路線,打開了祖國西南大門,使云貴川老鄉能夠走出去,看看大城市的繁華。有了高鐵后,過去的鄉愁成了他人的“詩和遠方”。
當綠皮火車緩緩駛入大山腹地,一列復興號高鐵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閃過。跨過歷史的長河,兩代鐵建人正守望著鐵路沿線的繁盛。
這里杜鵑開遍、鮮果滿地,各色服裝的少數民族聚居于此。“小背簍、土家灶,綠水繞過金沙江,綿綿大山有人家。金燦燦、黃澄澄,豐收盛景真絢爛……”看著筆下初見雛形的畫作被油彩包裹,我不禁感慨,我們是建設者,但更是見證者。中國的速度與溫度,就是我們為之奮斗的美好生活。
【編輯:佳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