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前,我在《圖說鐵道兵》一書中看到一幅題為《地下萬米“水晶宮”》的攝影作品。所謂“水晶宮”,其實是鐵道兵部隊首次承建的大型引水工程——引灤入津。
建成后的引灤入津隧洞呈馬蹄形,整體縱深通亮,單單從照片中看,隧洞自流平的地面像極了打磨平整的銅鏡子,通過“鏡子”反射出的光暈,襯托著隧洞更加金碧輝映。
這項工程創造了我國開鑿長大輸水隧洞的奇跡,形成了廣受贊譽的“引灤入津精神”。與“水晶宮”相對的,是一張隧道掘進施工的照片,從黑白的畫面可以看出,十幾名鐵道兵戰士扛著風槍、鐵鍬,挺在掌子面前,頭頂是簡陋的鋼拱架臺車,拱架上還懸掛著幾盞照明燈泡。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這樣一動一靜的影像比對,恰好驗證了鐵道兵到中國鐵建變革發展的時代印記。
2022年春,北京冬奧會掀起了冰雪運動的熱潮。中鐵十四局參與建設的冬奧會配套工程——延慶賽區外圍配套綜合管廊工程,擔負著造雪、送水、電力保障、通信、賽事直播任務。這是一座寬8.6米、高8.6米的隧洞,洞內還要分為水倉、電倉、信倉等倉室,并架設各種管道,堪比螺螄殼里做道場。
再過幾日,雪車和鋼架雪車世界杯延慶站即將開賽,多項高水平國際冰雪賽事將在北京冬奧會場館舉行,中鐵十四局修建的綜合管廊工程作為“賽區生命線”,將繼續承擔輸送使命,為冰雪運動助力。
從鐵道兵到鐵建人,中鐵十四局是一支“逢山鑿路,遇水架橋”的雄師勁旅。同樣,他們也是一群敢為人先、開拓創新的實干家。
今年六月,山東文登抽水蓄能電站6臺機組全部投產,這座巨大的“綠色充電寶”從建設到運營耗時八年。穿越如迷宮般的隧道群,在埋深于360米的山體內藏著電站的“中樞神經”——地下廠房,在它的周圍還穿插著各類大小不一的廠房。
修筑如此龐大復雜的工程,建設者們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首次應用TBM施工技術,并引入全球首臺超小轉彎半徑TBM“文登號”。TBM就像鋼鐵“貪吃蛇”,它能夠在山內自由穿梭、掘進轉彎。如今,我們的團隊正在天山腳下修建哈密電站,工程要穿越庫萊斷裂帶。有了文登電站形成的經驗參考,項目團隊引入了TBM“拓疆號”,此時正蓄勢待發……
從橄欖綠到鐵建藍,從手提肩扛到智能運用,從地下萬米“水晶宮”到“賽區生命線”“綠色充電寶”,在影像中跨越了近半世紀的溯源的建設者們,是幕后英雄,更是時代夢想家。
【編輯:楊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