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新聞報道中的女兵火了,她們個個英姿颯爽,利索的短發、堅毅的眼神,在皚皚雪山中堅守崗位,在導彈發射中冷靜沉著,在遠洋大海中乘風破浪,在湛藍天空中艱苦訓練,在閱兵儀式中以昂揚的氣勢和整齊劃一的動作接受祖國人民的檢閱……她們,用挺拔的身姿,滿腔的柔情,保衛祖國,守護人民。
鐵道兵是一個艱苦的兵種,也是鐵路和平建設時期犧牲最大的兵種,生在特殊的年代,身背特殊的使命,他們在“勞動光榮、艱苦光榮、當鐵道兵光榮”的三榮精神激勵下,不斷地前進、開拓。我在收集鐵道兵史料時,發現不乏有女性的身影,她們是戰士又是母親,她們是妻子又是技術骨干,在柔情與豪情間,與男兒一樣,沖鋒在最前線。
在一篇名為《劈山開路女炮手》的文章中,就講述了女炮手胡清碧的故事,在烈士哥哥的影響下,胡清碧從小就立志要做一位像哥哥那樣為人民沖鋒陷陣的戰士,為了這個目標,她刻苦學習,從鐵路學校畢業后,如愿以償成為了一名鐵道兵戰士,真正穿上了軍裝。在條件艱苦的工地上,在震耳欲聾的風槍旁,在緊張排渣的戰斗中,站在高大的臺車上,如星星般的炮眼、蛛網似的線路早已在她腦海中刻下,裝藥、接線、放炮……每一個步驟,每一項流程,甚至為趕工期自制的炸藥都被胡清碧不斷刷新和挑戰著新的紀錄,“轟!轟!轟!”崇山峻嶺中起此彼伏的炮聲是對女戰士最好的回應。
在沙通線施工過程中,女民兵爭先恐后的報名,“我是共產黨員,讓我去吧!”“我是共青團員,請黨考驗我吧!”“我堅決要求上戰場,請一定批準我的請求!”……決心書、請戰書像雪片一樣從四面八方涌來。平均年齡不到20歲的她們組成一個英勇的戰斗群體,和男民兵一樣,挖土挑擔、掄錘打釬,奮戰在鐵路修建第一線的身影是她們那句句鏗鏘誓言的印證,肩膀壓腫了,血泡起了又破,破了再起,她們苦干加巧干,用火紅的青春鋪設希望的道路,最終奪得了“劈山開路先鋒隊”的紅旗。
在中鐵十四局博物館京原線展示的有關圖片中,有一張女通信兵爬電線桿的照片。作為軍中的千里眼、順風耳,她們是電話線路暢通的重要保障,無論是春秋還是冬夏,無論是嚴寒還是酷暑,越是惡劣的天氣越是要反復執行查線任務。照片中的通信兵青春靚麗,一身軍裝英姿颯爽,將油黑烏亮的長辮挽成兩個發髻,一邊一個藏在軍帽下,她腳踩“腳扣”,身背工具箱,身形矯健地爬上電線桿最高處,手持老式電話聽筒看向遠方,簡陋的工作環境與女兵鎮定自若的神態形成鮮明對比。
曾經,有一位退休的鐵道兵女戰士參觀博物館,她滿頭銀發,和善安詳,溫文爾雅又氣度不凡,在家人的攙扶下,她仔仔細細端詳著每一處展板,她身上穿著的是曾經洗得發白的軍裝,胸前戴著的是一枚枚熠熠生輝的獎章,恬靜的臉上還帶有風霜雨打、劈山鑿嶺的痕跡,但是我看到她閃耀著的眼神,格外動人。
【編輯:金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