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鐵十四局重慶軌道交通15號線項目部獲批重慶市住建委認定的智慧工地最高級別“三星級智慧工地”,成為今年中國鐵建在川、渝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系統獲此榮譽的首條軌道工程。
中鐵十四局承建重慶軌道交通15號線二期工程的物流園北站-井口站區間,線路全長8377.202米,包含TBM區間、中梁山隧道、高架橋及路基等工程。
中梁山隧道位于沙坪壩區土主鎮、北碚區童家溪鎮境內,為5674.691米微瓦斯隧道,最大埋深約314米,多次穿越煤礦采空區、富水區、巖溶發育區,同時自西向東穿越6處鐵路節點,全隧13個斷面,均采取礦山法施工,是全線控制性工程。
由于中梁山隧道進出口為兩端對挖,且時單線時雙線施工,施工要素配置組織架構龐大,工區與工區、工班與工班相互之間的信息傳遞時效性差,現場實際情況難以反饋,信息傳遞時容易存在偏差。為保證項目各部門及時準確掌握一線施工動態,解決以往口頭傳遞信息、信息偏差的困擾,項目部按照“一點了解全貌、一屏掌控全局”的理念,積極搭建智慧建造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將現場終端設備與軟件應用相結合,圍繞項目工程、質量、安全、技術、人員管理等要素,對施工過程的關鍵環節和人機動態進行梳理、編制流程、設定標準、上傳信息,通過各種施工數據轉換,以動態形式在平臺上直觀展現,從而形成數字化、可視化、精細化、智慧化的“四化”生產管理模式,實現了對工程統一智能化管理。
智慧建造綜合管理信息系統(杜曉言 供圖)
在智慧建造綜合管理信息系統上,項目管理人員只需輕點鼠標,施工現場的人員、環境、設備等實時情況便清晰地顯示在高清LED電子屏上,實現了施工過程全景監控、全過程、全方位的智慧管理。
通過智慧工地信息化融合生產,項目部快速解決了隧道巖層不穩定以及防疫、防汛、防暑等難題,短期內實現了4個工區同時推進的施工狀態。同時,破解了圍巖積水、沙層不穩等近10項施工難題。隧道掘進破解難題等相關成果得到各界高度認可。
通過數字科技與施工生產聯姻,打造智慧建造新視覺和新場景,不僅提升了施工可視化智能管理,以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為項目管理賦能,也更好地助力山城重慶實現綠色建造、生態建造。
據悉,重慶軌道交通15號線由西向東聯絡了沙坪壩區、兩江新區和渝北區,串聯了科學城鐵路樞紐、重慶江北國際機場、高鐵復盛站三大交通樞紐,覆蓋了綜保區、大學城、科學城、智慧城、華僑城、龍盛產業城、兩江協同創新區等重點區域。對于緩解重慶軌道線路客流壓力,提升軌道交通運行效率,完善重慶市多層次軌道交通網絡體系,助力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區”具有重要意義。
【編輯:金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