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無悔”,多么詩意的字眼,這是我發自內心的吶喊。因為在我心里,青春比任何事物都要美好。近不惑之年的我已不能以“青年”自稱了,但幸運的是,我的青春,見證了中國鐵建的發展,見證了一個個大國工程的誕生。
“逢山鑿路,遇水架橋”,這是父輩們的真實工作寫照。我的童年是豐富多彩的,當其他同齡人暑假在家玩泥巴時,我已經跟著母親擠上了探親的火車。因為父親工作性質的原因,每次火車的目的地都不相同,上海、杭州、紹興、唐山、天津……哪里有父親奮斗過的足跡,哪里就有我們一家人團聚的小飯桌。年少時,不懂父親的辛苦,不清楚他帶我去看過的那些大橋、鐵路的意義,我就如同一只“小候鳥”,來過又“飛”走。直到如今,翻閱當年的照片,我才知道父親努力的意義。他四海為家、風餐露宿,就是為了讓我們看見一座座橋梁飛躍河流、一條條鐵路建成通車……
我的青春傳承了鐵道兵精神。雖然從小對施工現場并不陌生,但當我正式步入鐵建人這個行列時,腦海中還是不自覺地閃現紀錄片中鐵道兵披荊斬棘的建設畫面。我參與建設的第一個工程在廣東省,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北方人,那里的氣候和語言成了考驗我的第一關。3月廣東就進入了梅雨季,氣候潮濕,讓人難以忍受,語言不通,始終無法融入當地。
漁舟晚唱,異域海風,項目部靠近海邊,在那里能帶你體驗“全球一日游”。在施工現場,晴天萬里無云時,你會感覺自己置身于高壓缺氧的南美高原;突然狂風大作,吹起現場的細沙,你一下子就到了酷熱干燥、漫漫黃沙的中東沙漠;在施工一線待兩分鐘,你又穿越到冰天雪地、寒風刺骨的俄羅斯雪域……雖然有汗水、有艱辛,但如今回想起來,廣東的兩年,是一切美好的開始。當時作為鐵建新人的我,感受到了領導的關心愛護、老鐵道兵的無私指教和同事之間的團結互助,工作能力也在那時得到了很大提升。
廣東石化項目、臨沂臨港項目、朱保物流園項目、河東城建項目、宿州臥龍灣安置區項目……在施工一線奮斗十余載,輾轉眾多城市,在中國鐵建工作的每一刻經歷,無論苦樂,已然成為自己茁壯成長、奮勇向前的養分,滋養著我日益強大的內心和沉穩開闊的胸懷,那些頭頂烈日施工一線奮戰的身影、那些因工作輾轉難眠的夜晚、那些成功與收獲的瞬間都化為了我青春無悔的吶喊。
【編輯:邵南】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