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
曹東嬌:十二載書寫“地下青春”
來源:本站原創 作者:吳育欽?陳寧? 時間:2023-06-29
從國內第一條進港隧道——廣深港客運專線益田路隧道到粵港澳大灣區重點工程——廣花城際,從全斷面黏土、沙土地層到高強度花崗巖、長距離溶洞區,12年來,中鐵十五局城軌公司曹東嬌一直奮戰在軌道交通建設第一線,足跡遍布了整個華南區域,在一個又一個技術攻關中磨礪與成長,從一名初出茅廬的“技術小白”到如今的盾構施工“技術先鋒”、中國鐵建勞模。
吃苦耐勞練本領
曹東嬌說:“到第一線去,吃得了苦,辦得了事,肯下力氣練就過硬本領。”2013年11月,剛到廣深港客運專線ZH-4標項目實習的曹東嬌,面顯稚嫩,干凈的板鞋,洋氣的穿搭,與工地的“粗糙”顯得格格不入,也讓同事們猜想這又是個吃不了苦的“85后”。但不久后,這個南方小伙令大家刮目相看。他每天堅持到施工一線,做控制,管隊伍,日均穿行2萬余步,“隧道里吃盒飯、炙陽下睡午覺”的生活對他來說習以為常。為盡快提升工作能力,適應項目施工建設需要,他每天早起出門完成任務,晚上在辦公室挑燈夜戰,搞復核、做內業、畫工程圖,學習測量監測、方案編制等知識。僅用一年多時間,他就成為“手上有絕活,肚里有干貨”的項目技術能手,能夠獨自搞定大部分復雜施工組織設計工作。
2015年,曹東嬌被任命為廣深港客運專線香港段826標項目香港段缺陷修補負責人。當時,該項目管段環境極其復雜,具有地質條件復雜、技術含量高、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等特點。為確保項目順利交付,曹東嬌毅然決然地把辦公室建在工地一線上,每天徒步10多公里勘察區間,開展風險評估、隱患排查及缺陷堵漏工作,確保了盾構的按期貫通,實現高深港高鐵的全面開通運行。
不怕困難筑品質
2017年12月,他任廣州地鐵18和22號線項目總工程師。該項目承擔著連通廣州三大交通樞紐的重要任務,是粵港澳大灣區重點基礎建設項目,其對推進國家級新區——南沙新區建設意義重大。
然而,躊躇滿志的他一上場就遇到了難題:區間線路2次近距離下穿橫瀝水道、1200余米孤石區、550余米上軟下硬地質……該線路對施工線型控制要求極高,是全線重點控制性工程。同時,項目還面臨著地質結構最復雜、安全風險源最多、工程標準最高的“三最”考驗。如何平穩高效完成地鐵隧道施工?很多專家在看過設計圖后,都替這位剛剛上任的“技術能人”犯愁。
他安慰同事道:“我們要發揚‘鐵兵’精神,再難再苦我們也要拿下來!”面對層層質疑,他帶領團隊踏實苦干、從零做起。
為盡快摸透熟悉設備性能、克服工期難關,他結合施工設計文件,帶領技術人員下隧道查看掌子面、油缸行程、管片拼裝等情況,結合實際測繪地質勘察數據,指導盾構機調整掘進參數和姿態,確保隧道管片拼裝一次成優。零沉降、零事故完成施工任務,保障地鐵線路按期通車,進度質量始終保持全線前列。
通過一系列上下舉措、內外兼施,該項目先后實現全線首座三層盾構始發井封頂、第一臺泥水盾構始發、第一臺泥水盾構到達、首家盾構全部貫通等成績。2019年,他們完成產值突破10億元,創集團公司單個項目年完成產值歷史新高。
勇于創新結碩果
曹東嬌的辦公桌上,總是整齊擺放著各種專業類、管理類書籍。無論工作多繁忙、身體多疲累,他總要在工余時間讀書學習,持續充電自我加壓,努力提升。
工作以來,他在實際工作中刻苦鉆研業務技術專業知識,不斷學習新的理論知識,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作為基層技術創新帶頭人,他帶領團隊扎根現場,以技術創新破解施工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先后在省部級期刊發表論文5篇,領導或參與專利發明10項、軟件著作權2項,正在申報省部級工法和論文5篇、專利4項。特別是在大直徑泥水盾構、孤石群、溶洞區、上軟下硬等盾構施工關鍵技術方面,他積累了豐富經驗。
如今,在廣花城際項目建設一線,作為項目執行經理曹東嬌將繼續發揮優勢、深耕一線、攻堅克難,用敬業之心對待各個盾構施工任務,以更快、更精、更強的“鐵建匠心”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曹東嬌檢查盾片密封條(吳育欽 攝)
【編輯: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