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清茶悟清廉——觀《清風茶館》有感 |
來源:本站原創 ??作者:吳晴 ??時間:2023-06-05 |
【字號:大 中 小】 |
借著公司開展“反腐倡廉宣傳教育月”活動的契機,加上朋友的強烈推薦,我一口氣追完了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深圳市紀委監委聯合出品的廉政短劇《清風茶館》第一季,直呼其形式新穎的同時又深受感觸。 該劇采用室內情景劇的呈現方式,以“清風茶館”為載體,每集圍繞一個熱點話題,采用品茗交流的形式,答疑解惑、明紀釋法,借茶“精行儉德”的品格喻人,樹清風,促廉潔。巧妙的是,該作品每集短劇都關聯一種茶,白茶清澈淡雅,味道平和,色香味俱全;炒綠外形一般,但茶味扎實醇厚、入口回甘;生普要密封存放,不能受潮,不然容易變味……而每種茶的工藝、烹制、味道都折射出不同的人生道理。 干凈是一杯好茶的底色,清廉是為人必備的品格。我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自古就有“以茶養廉”的說法,“茶”與“廉”緊密相連,正所謂“一茶一世界,一壺一人生”。 茶之生長,如人之成長,應堅守“本心”。所謂“高山出好茶”,意思就是茶大多喜群峰挺秀,林木茂密的高山之間,不喜浮華;就像人一樣,要堅持本心,不被外界繁華所干擾、迷惑。種茶如果樹根不正,就無法茂密地生長;就像人心不穩,人生就會走彎路,甚至誤入歧途。樹有雜枝就不會壯大,就像人有雜念就難以立身,所以茶要常修剪,人也要常修身,戒浮躁、戒懶惰、戒私心。 茶之加工,如人之磨練,應不忘“初心”。一杯新茶在手,我們遠遠想象不到采摘和制茶的艱辛,原葉成茶,要經過數道工序的打磨,一次次殺青、一次次揉捻,在翻炒中凝香、在復揉中成形,這是一個艱辛而又神奇的過程。每一道打磨,都需要絕對的精心,要靜心養氣,掌握好火候和節奏,任何一個細節的失誤,都會讓茶變味,用茶農的話來說,做茶要有匠心。唯有“敬”,才對得起這份匠心和初心,而“敬”,也是茶之于禮的價值,更是人行于世的守則。身為一名黨員、一個干部,“廉潔自重、慎獨修身”的茶廉文化精神必然時刻懸于心間,無論做什么事皆需秉承“匠心”,不忘“初心”,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華,經得起喧囂才能寧靜以致遠。 茶之飲用,如人之交往,應牢記“廉心”。陸羽在《茶經》中曾指出:“茶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粗茶淡飯,清茶一杯,儉而不奢,是茶的基本內涵。就如我們中國人后來提倡的“以茶待客”、“以茶代酒”,也正是在倡導這樣一種精行儉德的操行與品德。喝茶追求的是一種“致虛極,守靜篤”的忘我境界,我們與人交往也應追求一種“至簡、至純、至真”的境界。作為黨員干部,在面對權力時更應如此,覓一份素心、守一杯清靜,做到一杯清茶、兩袖清風,不被錢色誘惑所羈絆,不被功名利祿所束縛,常懷律己之心,常將警鐘銘心頭,如茶之浩然氣長溢、如茶之廉潔風長存。 正如《清風茶館》中說的那樣:“人生也如制茶烹茶,所有的環節都不能省略,每一個細節都不能馬虎,做對了就能品到一壺好茶,品到的就是甘甜和清香,做錯了就只能嘗到苦澀了?!狈从^當下,多少黨員干部為了追求名利、權錢,走捷徑、攀關系……很多往往都是一念之差就走上了難以回頭的違規違紀之路。 所以,在前行的路上,我們不妨偶爾停下腳步,尋一覓靜處,品一杯清茶,聆聽自己的本心,悟清廉之道。(中鐵二十三局一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