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短,歲月如流,時光的隧道承載著我的夢想,不知不覺度過了四十年的鐵建之路。
作為一個老兵,永遠也忘不了從軍時的情景。曾幾何時,我剛剛中學畢業,憨實的農村孩子懷揣著美好愿望,義無反顧地加入了鐵道兵的行列。那是1975年底,在一年一度的農村征兵中,因我所在的大隊去了十幾名適齡青年驗兵,結果只有二人合格,這才使我有了意外當兵的機遇。我慶幸自己能順利通過體檢和政治審查,終于在1976年2月帶著自己的夢想和鄉親們的重托,離開了生我養我十八年的故土。從此,我與鐵道兵結下了不解之緣。
當新兵訓練結束后,我被分配到鐵道兵五師二十四團三營部。當時,按規定分在營部的兵要在施工連隊勞動鍛煉三個月,我去鍛煉的營地是九連,承擔著南疆鐵路“夏兒溝隧道”的施工任務。第二天,我跟著老兵進洞實習,一進洞內就聽到隆隆的放炮聲,煙塵裹夾著炸藥味撲面而來,嗆得我喘不過氣來。可是,在這煙塵籠罩的施工環境里,每一位士兵絲毫沒有動搖為修建南疆鐵路貢獻青春的決心,依然堅守在自己神圣的工作崗位上。洞內仍然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看到的是出渣的電瓶車在狹小的坑道中不停的來回穿梭,在洞內一身土,一身泥的官兵們看不出個人樣。不管是風槍工、出渣工,還是電工、木工,一個個都是干勁十足。這種吃苦耐勞,忘我工作,執著追求的精神,給了我心靈極大的震撼。從這一刻起,我發奮學習,埋頭苦干,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從不懈怠,努力拼博,盡職盡責。鍛煉結束后,我得到營部的多次嘉獎。可以說這三個月的磨煉,對我后來的成長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時隔八年,我隨大部隊于1984年1月集體轉業并入鐵道部。隨著體制的不斷更迭,后來我們正式成為中國鐵建的一員。
雖然兵改工四十年了,但四十年前的軍營生活及隧道施工的情景時時縈繞在我的眼前,感嘆當時的隧道施工工藝是那么的簡單。整個隧道分上下坑道向前掘進,接著進行簡單的鋼拱架支護,就開始砼襯砌,根本沒有仰拱開挖、管棚支護、二次襯砌、噴錨支護、全斷面開挖這些重要工序。施工主要靠人刨肩扛,挖、刨、抬、扛是施工的主要特征,繁重的體力勞動真讓一般人難以承受……
時過境遷,現如今隧道施工基本實現了機械化,整個掌子面只需一臺鉆孔臺車,一臺扒渣機和幾臺電瓶車就可以向前推進。遇到地質差的地段,既是管棚鉆機、注漿機,又是噴錨機等機械,對洞內掌子面作進一步的安全防護施工。施工現場只要部分技術工人和機械操作手就能滿足施工的需要,真正把工人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了出來。機械化施工徹底解放了施工生產力,功效大大提高,安全質量得到進一步的保障,跟過去部隊大兵團的施工有著天壤之別,真是今非昔比。
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機械化程度的提高,使兵改工后四十年飛速發展的中國鐵建再一次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成為全球最大承包商之一。
【責任編輯: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