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蘭(州)鐵路自規劃之日起,即具有固邊富民的重大政治意義和歷史意義。
17世紀中葉起,清政府就高度重視鞏固西北邊防,多次遷徙內地災民到西北,實行移民屯墾戍邊政策。1809年,包頭由村改鎮時,已成為周邊商賈和物資的集散地。20世紀初,孫中山在《支那現勢地圖》和《建國方略·實業計劃》中,就有對包蘭鐵路的設想和規劃,通過修建這條至關重要的鐵路,將北方大港和西北各地聯系起來,進而連通歐亞。北洋政府上臺后,數次提起修筑包寧鐵路(包蘭鐵路包頭至寧夏段)的計劃,但均未實現。南京國民政府的修筑計劃也因日軍侵華而作罷。由于國家貧困、連年征戰,包蘭鐵路始終僅是一個難以成真的美夢。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主席指出,經濟、國防和交通是三位一體的關系,中國要通過修建鐵路發展經濟,進而鞏固國防。從外部看,內蒙古地區毗鄰蒙古國、蘇聯,地處戰略要沖,地緣政治關系復雜;從內部看,西北地區漢、蒙、滿、回、維吾爾等多民族聚居,政治敏感性高,發展需求迫切。基于鞏固西北邊防、發展內蒙古經濟、促進民族團結的戰略考量,1952年,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經濟條件極其困難的情況下,黨和國家作出了“先修包蘭鐵路”的重大決策。
鐵七師在沙坡頭修建包蘭鐵路時使用駝隊運輸石子(張英智、周福榮 供圖)
經過兩年多時間的勘測、論證、設計,1954年10月,包蘭鐵路正式開工建設。
1957年8月,正值電影紀錄片《移山填海》在全國巡回放映、人民群眾反響熱烈之時,鐵七師又接到轉戰大西北的命令,自此開始了征服騰格里大沙漠、修建包蘭鐵路的戰斗。
包蘭鐵路連通包頭和蘭州,全長990公里,縱貫內蒙古、寧夏、甘肅3省(區),東接京包線,西連隴海、蘭新、蘭青、干武線,是華北通往西北地區的重要鐵路干線,對加速沿線地區經濟建設,促進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等具有重大意義。
為加快包蘭鐵路建設,鐵道兵調集第二、七、九師和獨立橋梁團參建,負責公廟子至銀川437公里的施工任務。1957年3月底,鐵七師奉命從新疆、甘肅兩省區前往內蒙古和寧夏,擔任三道坎至銀川正線長127.46公里的修建任務。
在沙漠里修鐵路有兩大難:一是風沙難以治理,線路穩定難以保證;二是自然環境惡劣,施工人員要戰勝難以想象的困難。
包蘭鐵路穿越150公里的沙漠地區,這里無草、無水、無路,流動沙丘成片,常年大風不斷,且風力多達10級以上。風起時只見黃沙翻滾、天昏地暗,咫尺不能相見,人畜行動不便,施工極其困難。大風過后,剛剛修好的路基經常被流動沙丘所覆蓋,附屬設備常常刮得無影無蹤。沙漠中四季溫差大得驚人,夏季高溫30℃以上,冬季低溫零下40℃以下,周圍極度缺水,部隊生產生活面臨嚴峻挑戰。
鐵七師修建的線路,其中有一半穿越沙漠,是全線最具挑戰性的工程。在這樣嚴酷的自然環境和生活條件下,廣大指戰員以“鐵道兵前無險阻,鐵道兵前無困難”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向被稱為“人類禁地”的沙漠發起了挑戰。
施工全面鋪開,風沙是最大的“對手”。戰士們勞動一天歸來,耳朵、鼻子里的沙子半天都掏不干凈。暴風一起,沙漠昏天黑地,兩三米外看不見人,白天行車也得開大燈。暴風過后,鐵鍬、斗車、鋼軌產生強烈的靜電,手一碰就打得又麻又痛!登高作業,狂風吹得戰士站不穩,只能用保險繩把自己捆住,在樁架柱上堅持工作。戰士經常迎風進食、“飯沙俱下”,一覺醒來泥沙滿面,他們戲稱“每天吞沙二兩五,白天不夠晚上補。”
為戰勝風沙這個難纏的“對手”,戰士們經過反復多次試驗總結,找到了沿線植樹,用秸稈、稻草設置沙障和路肩加鋪片石等辦法,保證了修筑路基的穩定。為對沖環境惡劣對工效的影響,部隊大搞技術革新,各式各樣的小改小革在工地上遍地開花:自動卸土箕在索道上上下飛駛,改進的土斗車在軌道上往來奔馳,自制的“東風牌”“躍進牌”手推車人手一車、來去如風。鐵七師戰士滿懷激情地唱道:“人說內蒙古風沙大,鐵道兵戰士不害怕;今日吞風飲黃沙,明天彩虹草原掛!”
除了風沙肆虐,最苦的還要算缺水。除了保證做飯、施工用水外,全體指戰員每人每天飲用水定量供應2茶缸,有人幾天洗不上一次臉,有時一盆水用過、澄清再用、再澄清……不用上四五天絕不肯輕易倒掉。
鐵七師在包蘭鐵路的施工中創造了兩個奇跡:第一個是依靠技術創新提升工效,工程造價比全線平均每公里低4.1萬元;第二個則是創造了人工鋪軌日進度10.46公里的全國新紀錄。
鋪軌到達寧夏銀川(張英智、周福榮 供圖)
1957年4月,鋪軌施工從公廟子開始,11月順利通過三盛公黃河大橋。進入銀川平原后,鋪軌紀錄由日鋪6.15公里一再刷新。1958年7月17日,鐵七師34團鋪架隊創造了人工日鋪軌10.46公里的全國新紀錄。7月25日,鋪軌隊進抵銀川,并于30日與鐵道部第一工程局鋪軌隊在銀川城西勝利會師。當日,寧夏各族各界代表1000余人出城30里迎接鋪軌部隊。
靠著“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斗”的革命意志和大無畏精神,鐵七師全體官兵不畏艱難、埋頭苦干,解決了前所未有的難題,最終比計劃工期提前8個月完成了施工任務。
1958年8月1日,全線舉行通車典禮。銀川各界2萬余人冒雨慶祝包蘭鐵路通車。會場彩門兩側張貼巨幅對聯:“劈高山,填海洋,又引長虹跨黃河;越沙漠,過草原,直驅鐵龍進銀川。”與會群眾將寫有“昔日鷹廈顯身手,今朝包蘭建奇功”“跨黃河、踏沙山,英雄通天塹”等內容的錦旗、賀幛贈送給南征北戰、屢立奇功的鐵七師指戰員。
【編輯:佳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