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豐茂、岸綠水清,在第一個全國生態日到來之際,曾經的“問題河”云南宣威市北盤江河道也迎來了屬于她的嶄新面貌。由中鐵建設承建的宣威市北盤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深入踐行屬地政府“退、減、調、治、管”環境治理方針,加快流域生態植被保護與修復,為宣威添綠色、增底色、提顏值。
河道公園,養護“城市之肺”
地處宣威市的北盤江干流東河清波蕩漾,兩岸芳草如茵,各色的杜鵑花開得正歡。從小在這里長大的中鐵建設宣威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項目部技術員崔致洲畢業后回到家鄉,親手參與故鄉建設。
“這排樹更綠了,以前那邊都是雜草,現在都被我們種上了花,政府和我們一起在旁邊豎立了許多宣傳牌,大家保護東河的意識更強了。”沿東河漫步,崔致洲話語中洋溢著驕傲和自豪。為提升宣威東河的生態功能,中鐵建設在東河沿岸打造河道景觀,目前累計以“喬、灌、草”立體修復模式建成生態走廊12.8萬平方米。
整治后的東河步道(符榮 攝)
在東河邊的河道綠化現場,幾十名工人正在開挖樹塘,將銀杏、水杉、玉蘭等樹種搭配移栽。據了解,項目團隊預計將于今年完成東河畔增綠300畝,充分利用荒置土地結合河段特色,以生態畫廊為主題設計改造,結合“海綿城市”理念,筑成集健康養生、生態旅游、運動休閑、交通便利于一體的濱水景觀帶,打造可持續發展的“東河之肺”。
源頭治理,打響生態“保衛戰”
“垃圾處理是影響城市水環境的重要課題。”中鐵建設宣威北盤江水環境整治項目負責人楊德良介紹。
建設者們將目光聚焦于城市角落,經過綜合考量產出比重、健康隱患、水體危害程度等,他們將有機物含量豐富、可利用價值較高的餐廚垃圾進行單獨處置。
在新建的餐廚垃圾處理廠中,項目團隊堅持集約用地,采用HEWAO高效濕式氧化技術對廚余垃圾進行處理,該技術能夠快速實現廚余垃圾的液化和酸化,降低能源使用,系統耗電降低超60%,同時最大程度的轉換有機物,將可生物降解的甘油三酯轉化為重要的化工材料,其他處理產物轉為有機肥料用于種植、養殖等,讓新建餐廚垃圾處理廠在節能減排的基礎上實現社會、經濟、生態效益共贏。
“宣威市雖然設有垃圾處理站,但缺乏成熟的收集運輸體系,對地下水、土壤造成較大污染。”楊德良說道。
中鐵建設將垃圾收運整治作為生態環境整治的另一項重點任務,他們為城鎮內“添置”了15個垃圾轉運站,分布于宣威市5個鄉鎮、8條街道,日均處理規模可達790噸,總服務人口達60.8萬。
以水涵人,共創和諧“新家園”
在宣威市大屯村,生活污水正不斷匯入新建成的第三污水處理廠。
“村民的生活污水會通過污水管網送到污水處理站的調節池中,經過處理達標后進入尾水儲水池,再通過提升泵輸送至上游,用來灌溉果園及農田。”中鐵建設宣威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總工程師曹寬寬介紹。
宣威市新建污水處理廠航拍實景(符榮 攝)
項目團隊響應宣威市號召,以實際行動深入推進“污水革命、垃圾革命”,主抓源頭管控,從截污、補水、污水處理等角度凝聚治水合力。截至目前,該項目所屬污水管網工程已完成142千米,主要解決了污水直排,污染水環境質量的問題。為加快宣威市環境治理,此次項目共新建污水處理廠2座,其中規模最大的是位于主城區的第二污水處理廠,輻射宣威市中心城區南部片區及望城片區,惠及人口約14萬人。
此外,為全方位“掌控”水質,項目團隊還在城市內關鍵點位部署智能化監控設施,對水文水質進行實時采集,構建所屬流域分析預測模型,結合GIS地理信息系統,建立智慧化的生態環境決策應用,通過“智慧流域信息平臺”將采集信息和分析結果共享給政府、企事業機構和公眾,積極打造水環境物聯網,緊密“人水關系”。
“未來,我們將繼續依托高數字化、信息化,實現城市內全流域感知,全面提升水生態現代化管理及決策水平。”曹寬寬說道。
【編輯:佳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