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點半項目部會議室集合完畢,等待大巴車出發。”8月1日晚,我所在的石港項目部發出任務消息,隨后才知道北京門頭溝受強降雨影響,有條鐵路線受損嚴重,需要支援。
有過一次石家莊隔離點援建的經驗,大家迅速準備好自己的東西,在辦公樓門前的空地上集合。
凌晨4點多到達現場,我們立即下車,戴上頭燈和安全帽,由提前到達的同事帶著我們前往。泥濘的路面上摻雜山上沖下來的石頭、樹枝,步履艱難,前面走著的同事,時刻提醒著我們注意腳下。
在經過一條河流時,奔涌的河水從橋面下呼嘯而過,翻滾沖擊著兩岸的圍堰,燈光照過去只看到一層白白的水汽,聽著洶涌的水聲,我感覺自己太渺小了。
一路摸索著前行,快走到鐵路邊時,同事就返回了,告訴我們爬上去后,沿著鐵軌一直走,穿過一個隧道就能找到隊伍。我當時的第一反應是,這深山老林的,也沒有手機信號,會不會迷路啊。
崎嶇的山路被黑夜吞噬著,著實難走,我背著相機和水,一步一步往上爬著,腳下都是碎石塊,穿過一處大坑和沖倒了的電線桿后,在頭燈的照射下我見到了鐵軌。
與鐵軌一起出現的,還有一群人影,他們也是負責搶險的隊員,他們沿鐵軌一字排開,有人正在舞動著手里的工具,有人聚在一起商討方法,有人坐在地上小憩。雖然不屬于同一支隊伍,但我知道我們都心系這里。為了盡快找到隊伍,我不由得加快了腳步往隧道里走去,一進入隧道,伸手不見五指,越走越沒有了聲響,我拿著頭燈到處照著,隧道里的鐵軌被淤泥覆蓋著,還有被沖開的缺口,心里也不由得一顫,想象著如果當時有人在會是怎么樣。
我抵達我們所處的搶修地點時,天還是黑蒙蒙的,同事們已經在爭分奪秒搶修了,面對大石頭,他們就用“愚公移山”的方式,幾個人抱在一起合力搬移。此起彼伏的口號聲隨著湍急的水流聲飄向遠方。
在清理鐵軌上的泥沙雜物時,有被困的乘客陸陸續續撤離,同事們停下手中的工具,站立一排,幫扶乘客經過,然后繼續奮力搶修,好像他們的順利通過,給了同事們更大的鼓舞。
不知不覺間,周邊的事物顯現出來了,抬頭看去,大水沖過的山體更陡峭了,大家感嘆著,這么大的石頭怎么給沖下來的。山腳下面的房屋大面積被沖毀,門口前的樹、汽車也都東倒西歪的,此時再看經過的河流,水位已經消去了很多。
當在人群中碰到老鐵道兵鄧培甫時,我有些震驚,他畢竟已經過了花甲之年,高強度的搶險作業根本就吃不消。他笑著告訴我說:“本來計劃著今年就回家了,在得知要來搶險抗洪后,我第一時間報了名,因為我知道鐵路搶修是什么情況,也算是再盡一次力?!?/p>
現在面對的情況跟他當兵時差不多,全都是要靠手挑肩扛,一點一點往前推。他把當年摸索出的省力省時竅門傳授給同事們,并組織大家開展搶修??粗β档纳碛埃也挥傻醚劢怯行駶櫋5鹊疥爢T們把發電機運輸到搶修點,他又抓緊連接切割設備,把沖下來的護山網切開,清理兜著的泥石。
到了中午,大家停下手中的活,大口灌著水,稍作休息就繼續著搶修工作。期間,隊伍里有一部分人,沿著鐵路近10公里,地毯式清理鐵軌上的泥石。
隨著受困乘客的全部轉移,我們任務完成,準備返程。由于上山時泥土較多,大家穿的是雨鞋,這一路走下來,腳底板已經磨起了水泡,走起路來腳不敢用力了,坐在地上都站不起來了。
但我們還是堅持著、攙扶著,把周圍身邊的垃圾清理干凈,把帶上山的工具規整好,盡力運送下去。
眼看著將堆積一人高的泥石,一撬一锨地清理出來,看到鐵軌,同事們并沒有說苦與累,反而指著頭頂戴著的中國鐵建安全帽說,“這是我們的責任和擔當?!?/p>
這一刻,我好像對“鐵建藍”有了新的認識,它代表著勇氣、冷靜、理智、永不言棄。
【編輯:敏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