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上了哪個行裝,扛起哪個槍,雄壯的哪個隊伍浩浩蕩蕩,同志呀,你要問我們哪里去呀,我們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每當走進中國鐵建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鐵二十一局展覽館時,《鐵道兵志在四方》歌曲就會在耳邊響起,縈繞著雄壯威武的旋律,思緒仿佛被帶入那段激情燃燒的鐵道兵歲月。
1948年至1984年,35個春秋,鐵道兵志在四方,南征北戰,克服惡劣的自然條件,在施工裝備、技術條件極差的情況下,創造了鐵路工程搶修、搶建和新建的奇跡。“野戰軍打到哪里,就把鐵路修到哪里。”鐵道兵挺進山海關,搶修北寧鐵路,為平津戰役鋪平了道路;修通津浦、平漢鐵路,為渡江戰役贏得了時間;隴海、湘桂、浙贛等一大批鐵路干線相繼恢復通車,為戰后全國經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面對敵機無數次的狂轟濫炸,大量鐵路補給線被損毀,導致志愿軍供應陷入嚴重困境,奉命入朝作戰的鐵道兵戰士,在千里鐵道線上發揚勇敢頑強、不怕犧牲的戰斗精神,克服重重困難,發明了“當當隊”“水下橋”“倒三江”等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粉碎“空中絞殺戰”,全力保障鐵路運輸暢通,用生命和鮮血筑起了一條“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
進入和平年代,從東北原始森林到海南五指山下,從東海之濱到雪域高原,從飛渡長江到跨越黃河,從長城內外到天山南北,鐵道兵將士“走小路、修大路”“舍小家、為大家”,先后建成跨越沙漠的包蘭鐵路,穿越被稱為“地質博物館”的大西南成昆鐵路,橫貫天山的南疆鐵路……“逢山鑿路,遇水架橋,鐵道兵前無險阻;風餐露宿,沐雨櫛風,鐵道兵前無困難。”這是對鐵道兵真實生活的生動寫照,也是對鐵道兵功績的最高褒獎,更是對鐵道兵精神的高度概況。
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兵改工后,雖然鐵道兵變身為鐵建人,軍裝變成了工裝,但不變是紅心向黨、忠誠擔當的軍人本色。中國鐵建傳承和發揚鐵道兵精神,高唱著鐵道兵之歌的旋律,沐浴著鐵道兵精神的洗禮,賡續著鐵道兵前輩的血脈,投入到國家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中,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勇爭一流,發展為中國建筑業的領軍者。
浩吉鐵路是中國“北煤南運”戰略運輸通道,為世界上一次性建成并開通運營里程最長的重載鐵路。建設者自主研發“8字筋”自動彎曲機、數控鋼筋對焊機、數控鋼筋網排焊機等數控設備,提升標準化作業水平,為攻克濕陷性黃土高原隧道施工地質難題奠定基礎;青藏鐵路建設中,他們成功破解了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保護三大世界性難題,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參建人員戰風沙、冒嚴寒、斗酷暑,全力確保和若鐵路開通運營,使世界首個沙漠鐵路環線閉合。
從1984年至今,中國鐵建參與的中國高速鐵路建設,占全國高鐵營運里程的46%。建成中國第一條高標準、設計時速為350公里的高速鐵路京津城際鐵路,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通車里程最長的高速鐵路蘭新高鐵,世界首條穿越高寒地區的高速鐵路哈大高鐵,全球第一條熱帶地區環島高速鐵路海南環島高鐵等等。
鐵路市場獨領風騷,在公路、水利、市政、軌道交通、新興業務、工業制造等領域業績不凡。中國鐵建投資建設的京新高速梧桐大泉至木壘段建成通車,打通了世界上穿越沙漠最長的高速公路“最后一公里”;引漢濟渭工程實現通水,標志著陜西歷史上規模最大、影響深遠的水利民生工程建成,漢江水穿越秦嶺潤澤秦川大地;湖北五峰牛莊120兆瓦風電項目,為華中在建最大一次性投產風電工程,極大地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國內時速350公里高鐵最大直徑盾構機下線并投用。
走出國門之外,中國鐵建大力推進“海外優先”戰略,積極拓展海外市場,以優質的產品和服務,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了積極貢獻。坦贊鐵路建成通車,成為了非洲內陸國家經坦桑尼亞出海的戰略走廊和重要的經濟通道,架起了中非友誼的橋梁;匈塞鐵路作為中國鐵路進入歐洲市場“第一單”,對改善沿線居民出行條件、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加強匈塞兩國互聯互通、擴大經貿合作交流具有重要意義;卡利瓦大壩項目是中菲兩國元首共同見簽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國鐵建自主研發生產的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首臺出口菲律賓的硬巖隧道掘進機成功始發,為早日徹底解決菲律賓大馬尼拉地區缺水問題打下了堅實基礎……
偉大的事業孕育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成就偉大的事業,中國鐵建優秀業績的取得和穩健的高質量發展,致力于成為最值得信賴的世界一流綜合建設產業集團的品牌愿景,無不閃耀著鐵道兵精神的光芒。
【編輯:釗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