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鐵路全線首座轉體橋完成轉體(王偉 攝)
8月22日凌晨2時15分,中鐵十二局一公司承建的宜(昌)興(山)鐵路全線首座轉體橋完成轉體,城東特大橋9號、10號墩連續梁精準對接,在“七夕”當晚“牽手”成功。
宜興鐵路城東特大橋全長1261米,共跨越6座鐵路立交橋群(7條線)及3條城市主干道。其中9號、10號墩轉體梁跨越鴉宜線、K1線、K2線、宜昌東上行貨物疏解線4座鐵路橋及東艷路,為減少對下方行車安全的影響,建設者采用平衡轉體的施工方案,即在鐵路線兩側設T構澆筑梁體,再通過轉體就位實現跨中合龍。
“橋梁轉體施工啟動”。隨著一聲令下,橋墩下方的千斤頂不斷牽拉牽引索,施工人員實時監測轉動數據,兩側梁體以每分鐘0.8度的速度沿順時針方向勻速轉動,在歷時75分鐘的緊張施工后,9號、10號墩分別旋轉60度和55度后到達指定位置,實現轉體姿態精確就位。“當天完成轉體的連續梁全聯長158米,單T構梁長74米、重約4952噸,曲線半徑400米”,中鐵十二局宜興鐵路一工區項目負責人、轉體施工現場總指揮梁超介紹稱,該轉體施工是全線唯一一處曲線半徑僅為400米且同時上跨4條既有鐵路橋梁和1條城市主干道的轉體施工,整體呈現施工難度大、轉體精度高及安全風險多等特點。
項目團隊從方案、流程、監督三方面入手,確保施工平穩、高效推進。一方面,建設者圍繞關鍵控制指標細化方案,提出了低矮旋挖鉆機成樁、定點懸臂吊吊裝等施工工藝,引進采用智能稱重技術實現梁體配重平衡,并配合開展了試轉驗證慣性擺動、點動速度等工藝和工裝性能測試,獲取了多項關鍵技術參數。另一方面,項目團隊搭建了信息化管理平臺,在關鍵區域位置安裝了高精度攝像頭,建立了智能視頻監控、既有線自動化監測、轉體姿態智能監控等多個安全管理系統,實現了前后端施工聯動,有效降低了施工安全風險,保證了既有鐵路線的行車安全。
此次轉體施工的順利完成,為后續8至11號墩架梁及全橋、全線鋪軌施工打開了局面。同時,這也標志著宜昌市東鐵路橋群立交構建進入新階段。
宜興高鐵起于宜昌東站,經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崗區、夷陵區、興山縣接入鄭渝高鐵,全長109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項目建成后將大幅縮短宜昌至重慶、成都等地的高鐵運行時間,進一步縮短長江經濟帶各城市間的時空距離,并對促進鄂西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編輯:金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