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常常看著畫本上騰云吐霧的火車出神。在那個遙遠的小山村里,我想著什么時候能夠真的見到火車。長大了,我穿上軍裝每天在繁忙的施工現場,當一列列火車擦肩而過時,真的感到激動和自豪。后來,我經歷了兵改工、與鐵道部脫鉤等等,不管單位如何變化,中國鐵建這面旗幟和我緊緊連在一起,成為我賴以生存的幸福之家。
記得剛當鐵道兵的時候,部隊正在修建南疆鐵路。我們穿著黃色的工作服,天天上工地。背石渣、抬鋼軌,手磨破了、人曬黑了,一些新兵鬧情緒,這是什么兵呀?不舞槍弄炮,天天上工地干活。但時間長了,對鐵道兵的歷史了解之后,我們感受到了勞動光榮、當鐵道兵光榮。
1983年,部隊搬遷到山西侯馬修建南同蒲復線。那時候,我們都是一幫毛頭小伙子,快樂的單身漢,整天嘴里哼唱著“背上了(那個)行裝扛起(那個)槍,雄壯的(那個)隊伍浩浩蕩蕩……同志呀,你要問,我們那里去呀,我們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雖然施工任務繁重,但大伙覺得能夠有機會參加國家重點工程建設雖苦猶榮,在崗位上拼搏,無怨無悔。
1984年兵改工以后,我所在的運輸公司擔負了侯月線侯馬北編組站40萬方路基土方的施工任務。當時,只有12臺老解放自卸車,車況老化,單車承載量3.5噸,要想完成如此艱巨的任務談何容易?面對挑戰,公司領導班子動員大家發揚鐵道兵不怕吃苦、連續作戰的光榮傳統,天天加班加點,24小時倒班作業。公司干部、管勤人員全部上了工地,每人定車、定任務和一線司機展開“單車賽”。在繁忙的施工現場,再好的視力也一眼認不出誰是經理、誰是職工,因為那時候都變成了“泥人”。但誰也不甘落后,你追我趕,多拉穩跑,經過3年多的艱苦奮戰,我們終于提前36天完成土方運輸任務。
那時候,“流動、艱苦、分居”是施工隊伍面臨的老大難問題,在侯月線建設的關鍵時期,也正是職工結婚生子的高峰期。我們所在的單位因地制宜,修建了公寓式臨時住房,創建了工地幼兒園和流動小學,為職工創造了良好的生活環境,消除了大家的后顧之憂,使大家感受到了這個大家庭的溫暖。
作為中國鐵建員工,我們深感榮幸和自豪。以前,每當出差或者探親時,我們都會穿上鐵路服,戴上大檐帽,扎上領帶,那威風、那氣勢,令社會上的許多人好奇羨慕。記得有一年我回鄉探親逛街購物時,被憨厚的鄉親錯認成工商干部,非要讓我去他的飯店用餐,鬧出了一串串笑話。
后來,我的工作崗位雖然幾經變動,但一直在企業內部流動,迎來送往,上傳下達,按部就班。2005年,我供職的單位從小城市搬遷到二線城市西安,工作環境、生活品質比過去提升了許多,大家都高興地說:“我們的單位越來越好了。”2016年之后,我參加了漢十鐵路施工,目睹了企業在項目精細化管理方面的變化,在創效創譽、育人滾動方面取得的成效,以及在職工之家建設、關愛員工方面采取的暖人心、穩人心措施,極大地鼓舞了士氣,推動了重難點工程建設,樹立了企業形象。
回顧自己多年來的工作和生活,我感受最深的兩個字就是“幸福”。記得有一年,我帶老人到駐地醫院做手術。當時自己剛剛結婚不久,經濟狀況欠佳,公司領導多次到醫院看望,安排車輛往返接送我,并解決了住院的手術費用。老人康復出院后對我說:“你們單位真好,你要好好干。”更讓我感到欣慰的是,單位培養我學習了多項專業技術,還出資讓我的學歷得到提升。如果說,我后來的工作干得比較得心應手的話,應該首先感謝單位對我的培養,領導對我的關心和同事對我的支持。要不然,僅憑自己的那點“本事”,我是不可能在多個崗位上工作的。
這些年來,雖然崗位平凡,但我始終堅信崗位無大小,勤奮是關鍵,只有踏踏實實地做好本職工作,就是對企業最好的回報。因為我知道,企業是員工共同的“家”。只有企業強大了、發展了,我們的生活才能充滿陽光。
不經意間,40年過去了。如今,昔日的老兵絕大部分已經退休在家含飴弄孫,最后一批老兵在崗位上的已寥若晨星。但不管今后身居何地,我都慶幸自己經歷了多姿多彩的筑路生涯,感謝單位為我提供的機會和所做的一切。哦,家是多么溫馨的名字,我會永遠記住這個“家”!
【編輯:釗倫】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