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南高鐵開通運營(中鐵十二局四公司 供圖)
8月8日,由中鐵十一局、中鐵十二局、中鐵十八局、中鐵建設、鐵建重工參建的貴(陽)南(寧)高速鐵路貴陽至荔波段開通運營,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少數民族同胞們首次在家門口乘座上了時速350公里的高速鐵路。
貴南高鐵全長482公里,是“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包頭(銀川)至海口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鐵十二局獨家承建的貴南高鐵重點控制性工程——朝陽隧道為我國西南地區首座超大富水巖溶隧道。朝陽隧道全長12734米,深超過432米,絕大部分位于地下承壓水下方,地層壓力極大,山體內的溶腔水,一旦在施工中被戳破,水體在山體的巨大壓力下常常能噴射15米遠。
面對高壓富水和巖溶地質難題,建設者構建了“2橫洞+1斜井+2平導+1通風豎井+17橫通道”的隧道建設格局,通過在平導、橫洞、斜井等輔助坑道構筑過水涵、集水廊道、排水板、泄水孔等多條排水和泄水結構,累計修建輔助排水坑道達到10538米,實現日最大排水量160萬立方米,隧道建設規模、隧道涌水量和溶腔數量均創造了我國西南高鐵建設之最。
列車駛出貴南高鐵朝陽隧道(中鐵十二局四公司 供圖)
在全面加強洞內探測的基礎上,他們綜合運用地質監控量測、地表水網雨量監控、太陽能雨量監測器、水位聲光報警器等信息化智能設備監控洞內外水量變化,遠程快速實施施工預警。按照“探、爆、排、防、筑”等施工工序,建設者在朝陽隧道構建了富水巖溶機械化施工配套體系,打造巖溶隧道快速化、標準化施工作業線,形成了一整套應對富水巖溶地質的專項施工方案和應急處置機制,安全通過高壓富水溶洞、溶腔、水囊、大型巖溶管道等特殊地質環境。
圍繞富水巖溶隧道地質建設難題,建設者依托朝陽隧道建設,全面開展技術創新攻關。開工以來,他們圍繞隧道防排水攻堅難點,開展了水壓光面爆破、拱頂防脫空預警、大型巖溶處置施工關鍵技術、富水巖溶隧道防排水專項技術等創新研究,加大同西南交通大學等院校研究機構的溝通協作力度,將朝陽隧道打造成為“產、學、研、用”一體的綜合創新研究基地。
貴南高鐵貴荔段開通運營后,貴陽至荔波最快57分可達,將進一步便利沿線各族人民群眾出行,助力旅游等產業發展,對支持民族地區加快發展、助力鄉村振興、促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具有重要意義。
【編輯:金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