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見到張亞運是在現場的鋼筋叢林里,清晨的霧氣很快就在他的額頭上凝出了汗珠,腳下踩著昨夜下過的雨水,濕透著灰色半袖,曬得黝黑的皮膚,言語不多的他眼神緊緊盯著前面的腳手架。
“這些年可以說是在腳手架里抹過灰,電纜溝里打過滾,背著設備越過山,圖紙上面過過夜。”張亞運笑著說道。
從大連東港到成都地鐵6號線,從太焦鐵路到汕頭項目。8年時間,經過專業知識的積累和現場施工的錘煉,張亞運已經成為中鐵建設集團基礎設施公司里第一批“90后”項目總工程師,他堅定地向下扎根,把每一項任務落實落細,把每一處細節盡善盡美。
朝乾夕惕,用實干行動奮楫揚帆
2015年,張亞運畢業后懷著滿腔熱血,來到學生時期憧憬的工程建筑行業,中鐵建設集團承建的大連東港國濱苑項目成為張亞運步入社會的第一站,正準備大展拳腳的他很快就碰到了不同于書本上的技術難題。
“在抹灰質量檢查時,我們發現60%的煙風道抹灰出現了開裂現象,這對工程的表觀質量有很大的影響。”張亞運回憶道。
為了搞清楚問題所在,項目成立了QC小組負責尋找問題根源,作為新技術員的張亞運也參與其中。跟隨著小組的腳步,他對煙風道問題進行了全面了解,并從目標設定、要因確認及整改措施等方面入手參與編制了《提高煙風道抹灰一次合格率》QC成果。
張亞運(左一)在試驗室檢查混凝土試塊強度(陶虹旭 攝)
“那段時間,熬夜加班成為常態,但發現自己的努力真的會解決項目的實際問題,這份成就感是不可比擬的。”歷經一個月的攻關,張亞運所在的技術小組終于解決了煙風道問題,降低了空鼓開裂返工的費用,有效控制了成本,該篇QC成果也獲得北京市一等獎。
“張亞運雖然剛參加工作,但是可一點也不像一名新技術員,很冷靜的就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并且能跟著大家一起吃苦,這個‘90后’不一般!”同組的老技術員說道。
不懼不退,用擔當精神攻堅克難
時光流轉,張亞運跟隨中鐵建設基礎設施公司發展的腳步來到了廣東汕頭。
“走過千山萬水,仍需跋山涉水。”此時的他剛剛成為項目總工程師,始終秉持著對工作的熱情和期待。
新項目剛啟動不久,便碰上了難題:業主單位食堂位于兩幢宿辦樓之間,對其交通和視野產生了極大的不便。但若是拆除食堂的話將會造成較大的損失。該如何降低成本損失?如何解決交通和視野問題?
數次技術會議、多版方案對比,沒有類似經驗的技術組同事們一籌莫展,項目進程也陷入了僵局。
張亞運(左一)與同事探討技術問題(陶虹旭 攝)
“當了6年的技術員,讓我明白了積跬步才能至千里,也讓我明白了作為總工要有不懼不退,勇往直前的擔當。”回想起在任職前的承諾,張亞運明白這時必須有人站出來。結合其他工程范例,他提出“建筑平移技術”,雖然缺少實踐經驗、存在一定的未知和風險,但是張亞運堅持帶領技術隊伍每日勘查現場、召開會議,設計圖紙,逐步推進項目進程。
從加固原建筑到加設橫梁,從安裝軌道到滾動支座,從架好千斤頂到鋪設鋼槽,從鋪設同步減速機到完成房屋平移,張亞運與團隊一起在驕陽下大汗淋漓、也在風雨交加的夜晚一起“戰天斗地”。42天的奮戰,“埋”在圖紙里的他帶領技術團隊,用無數次的反復推算降低了成本損失,用創新的方法解決了項目難題。
“當時我也不確定我的方案能不能成功,但是不論成功失敗,都要有一個人帶領大家去努力。”張亞運說道。
暖心領航,用責任使命堅守初心
“生日年年都能過,但工程進度可不能拖。”2022年7月,項目部正在舉辦七月份員工生日會,本應該作為壽星出席的張亞運卻沒有出現在項目食堂,而是在與業主單位領導商討下一步施工方案。食堂內歡聲笑語了一整晚,而張亞運就這樣錯過了自己而立之年的儀式。
“三十歲生日那天雖然沒能與大家一起慶祝,但是我也有收獲,那天明確了下一步的施工方案,這也是給自己三十歲的生日禮物吧。”張亞運回憶道。
如今31歲的張亞運,把生活交給了施工現場,把關心留給了年輕的技術員。“我也想像當年幫助過我的那些前輩一樣,成為別人人生里的指南針。”張亞運笑著說。
為了更好地幫助入職的新人,他主動成為新員工的導師,關心新人的日常工作情況,無論生活上的不順心,還是因技術問題感到挫敗,只要他知道了,都會認真開解,互相掏掏“心窩子”,許多同事都已經把他當成生活中的大哥哥。
“張哥,從業8年,您有想過放棄嗎?”在新員工見面會上,一位同樣是從事技術工作的新員工問道。
面對一張張帶著憧憬的稚嫩臉龐,恍然間,張亞運看到了8年前的自己。沉思幾秒,坐直了脊背,他堅定地說道:“當我還是學生的時候,我的目標就是從事這個行業,在第一個項目的時候,我遇到了我從業的第一個困難,閃過放棄的念頭,但是我熬了過來,不論走哪條路,遇到困難是正常的,一定要有舍我其誰的決心,年輕人要相信,今天的努力日后一定會有回甘。”此時的張亞運滿臉微笑與自豪。
【編輯:敏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