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鐵二十局三公司成都地鐵17號線項目辦公室等待項目副總工程師王海瑞的時候,辦公室主任楊帆一會兒收發文件,一會兒整理“項目每月之星”測評表格。
看到楊帆在電腦前忙得團團轉,筆者忍不住問他辦公室分配的新員工哪去了。“按照項目部的規定,剛入職的新員工這個月要在安質部學習。”楊帆說道,“分配在辦公室的新員工雖然是學新聞專業的,但是在施工現場,保證自身安全是最起碼的。”
在王海瑞的帶領下,第一站去了距離相對較遠的踏水橋站施工點。“進工地要戴好安全帽!”工地大門口剛要下車,小車駕駛員立即從后備箱拿出安全帽遞到了筆者手中。
本以為戴好安全帽、又有副總工程師引路,便能在施工現場暢通無阻。孰料,還沒過安全門,就被保安攔在外面。“我沒有見過你,外部人員進入施工現場要登記一下。”縱使王海瑞解釋,筆者是單位內部的人員,但是保安還是執意拿出登記簿,讓筆者簽下了姓名和進場時間。
成都地鐵17號線項目正處于收尾階段,但在現場走了一圈,還是被他們濃厚扎實的安全氛圍所感染——基坑被圍擋和護欄包裹得嚴嚴實實、臨時配電箱上懸掛著責任人名字及聯系電話、身著紅色馬甲的專職安全員幾步一崗……
從地面步入底部開挖區,需要從10多米高的籠梯走下去。緊緊跟在王海瑞身后準備進入籠梯,筆者再一次被旁站的“紅馬甲”攔住了。“最多只能允許5人同時通行,等前面的人員全部離開后,你再進籠梯。”安全員指著一旁“最大荷載5人”的紅色警示牌說道。
在二仙橋站施工現場,正在進行通道內的附屬工程施工,一臺混凝土泵車準備進入工地進行擋墻澆筑作業。巨大的泵車在安全員的指揮下,在工地門口緩緩掉頭,看守大門的門衛則在不遠處叮囑新員工注意作業車輛。
綁鋼筋、安裝腳手架、布設防水層……不到500平方米的基坑內,40多名施工人員正在緊張忙碌作業。“現階段雖然都是一些附屬工程施工,但基坑內交叉作業多,安全管理一樣不能掉以輕心。”王海瑞指著基坑上方的2臺攝像頭說,工地的角角落落都能無死角監控,只要進行作業,旁邊必須要有安全員盯守。
為了拍攝大家忙碌的作業場景,筆者試圖爬到一組并不算高的腳手架上取景,“要上去腳手架,必須佩戴好安全繩。”現場安全員邊說邊把自己身上的安全繩解了下來,牢牢地穿在了筆者身上。
正是川渝地區最為酷熱的時候,一通折騰,筆者早已是全身冒汗。看到橫置在半空中的臨時通道下方有塊陰涼地后,便走過去想納涼休息一會兒。“這里不能停留,小心上方有雜物墜落!”在又一名“紅馬甲”的驅離下,想在工地納涼的“小心思”只能作罷。
看到筆者返回辦公室,楊帆問有何收獲時,筆者發自內心地回答:“沒有想到,一個臨近收尾的項目,安全工作還抓得這么嚴。”
“越是收尾越要奮發嘛。”楊帆笑呵呵地說,不安全行為就是項目施工最大的“敵人”,自進場以來他們對安全工作從來都沒有懈怠過,從項目經理到安全總監、從技術員到后勤臨時工,全體人員都是安全員,大家時時處處都在抓安全工作。
離開成都地鐵17號線項目時,筆者深刻感受到,這一天的工地采訪,是一堂收獲滿滿的“安全課”。而筆者的“老師”,正是送來安全帽的司機、遞來登記簿的門衛,還有那一個個火眼金睛的“紅馬甲”……
【編輯:敏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