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我喜歡趴在窗臺上,看窗外呼嘯而過的火車。在老家貴州都勻有一道火車穿過街道的獨特風景,我有時站在鐵軌外,向遠處望去,軌道宛如一條銀色長龍盤臥在這座城市。
我在想,是誰把它們擺在這的?等我大了,一定要找到答案。
我的外公曾經就是一名鐵道兵戰士。小時候總聽他講起過去在天南地北修鐵路的故事。
“現在你們的日子好過了,我們過去修鐵路全靠肩挑手抬,扛著大錘就上,過的都是苦日子。”外公說。那年夏天,外公從福建轉戰浙江文成,坐著棕櫚葉篷的軍車,山路顛簸泥濘。“文成縣的山很高,我們爬了10個小時才到駐地,還沒爬到半山腰水就喝完了,無奈只能喝稻田里的水,腿抽筋了也要接著爬。”
文成縣的工程結束后,外公的部隊就來到了上海虹橋機場,當時工地上有很多沼澤地,為了搶建機場,他們有一次竟然3天3夜不睡覺,終于完成了搶工任務。
我問外公,“過這樣的苦日子值得嗎?”
外公說:“日子雖然很苦,但看著修好的路,就覺得什么都值了。”
外公教育我,工作要腳踏實地,要像小草一樣去適應環境,不能挑肥揀瘦,這山望著那山高。外公的教誨一直伴隨著我成長,進入大學,邁入職場。
今年,我有幸成為一名中國鐵建新員工。我知道,屬于我的“建設之路”開始了。
培訓課上,我所在的中鐵十四局市政公司專門邀請了老鐵道兵司俊齊給我們講述他的“鐵兵”故事。我沉浸在他的故事中,好像回到了那個鐵與血熔鑄的時代。司老平靜地講著他的故事,卻不知在心里我已經悄悄變成了他,正在腦中演繹著那精彩的過去。
在寒冷的冬天,搶修工程車,按時完成交接班任務,全然不顧自己滿身油污,冷水擦拭后就匆匆睡去;在洪水中,第一個跳入水中搶險救災,與同班同志一起在大水中奮戰數個小時,完成任務時早已精疲力竭,久久不能恢復;在開山架路時,第一個把推土機開上臨邊懸崖。司老用親身經歷詮釋了敢打敢拼的鐵道兵精神,這一瞬間,講臺下的我,仿佛看到了過往的那個時代。誠然,時代在變化,社會在發展,但無論何時,勇于拼搏、甘于奉獻的精神永不過時。
在我進入職場的第一年,我終于找到了童年的那個答案。
翻開鐵道兵波瀾壯闊的歷史,成昆鐵路架起的是西南地區的希望,青藏鐵路架起的是乘著火車去拉薩的夢想,京九鐵路架起的是新中國的輝煌……
“我們的前身鐵道兵是和平時期犧牲最多的軍隊,今天的我們依然是一支能打仗、敢犧牲的隊伍。”在公司組織的觀影活動中,電影《峰爆》給我講述了兩代人拼搏奮斗的故事。
鐵道兵的時代雖漸漸遠去,但鐵道兵精神永存。每一年的新員工,都將成為建設新力量,迎接新的挑戰,創造新的業績。
【編輯:佳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