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中國鐵建“高質量發展重點突破年”。一年來,中國鐵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價值創造導向,以“一利五率”經營指標和“一增一穩四提升”為總體目標,堅持“集約化發展、精益化管理、專業化運營”的高質量發展思路,緊抓開展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契機,聚焦企業發展中的痛點、堵點、難點,不斷優布局、調結構、促轉型,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量質雙升 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
“穩中求進,首先要穩市場、穩勢頭。”2023年年初工作會上,中國鐵建明確提出必須確保市場經營量質雙升的工作目標。
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路徑。一年來,中國鐵建上下一心,統籌規模與效益、興業與創效、內部與外部、傳統市場與新興市場等辯證關系,充分發揮企業“8+N”產業和“五位一體”國內經營體系優勢,生產經營“基本盤”保持穩定,經濟指標“含金量”不斷提升。
與16個國家部委及央企國企開展高端對接,和12個省區市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中國鐵建總部、區域總部、產業集團和工程公司各司其職,推動重點合作項目落實落地。中國鐵建中標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首個重大項目——引江補漢工程,份額占比超過總額的三成,其中TBM隧道合同額接近百億元;華東區域總部協同各產業集團,推動超500億元規模項目落地。在工程承包主業板塊,鐵路、公路、城軌、房建和市政等五大傳統業務份額繼續保持2萬億元以上,領先優勢明顯。
傳統產業“脫胎換骨”,新興產業“強筋壯骨”。中國鐵建積極落實國務院國資委部署,選準高利潤、高附加值行業重點深耕,推動資源要素向空白區域、優勢領域、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頭部”企業、專精特新企業、鏈長企業傾斜,全面加快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興業務同比增長49.4%。
中國鐵建單筆投資額最大的BOT高速公路—成綿蒼巴高速公路(李明鍇 攝)
山橋、海橋、江橋連連突破,高度、跨度、長度不斷刷新。2023年被明確為橋梁產業鏈長的中國鐵建大橋局,更加堅定了以做專做優做強橋梁品牌實現保增長目標的決心。中鐵二十局“四涉兩新”業務同期增長24.4%,涉水涉能工程同比增長52.6%。中鐵建生態環保公司陽西縣鄉村振興與人居環境綜合治理項目成為中國鐵建首個入庫自然資源部的墾造水田交易指標,在鄉村振興領域闖出新天地。
中國鐵建參建的國內同期規模最大、投資最大的高速公路項目—渝湘復線高速公路(周群能 攝)
非工程主業板塊經營業績同樣亮眼。中鐵十五局培育智慧停車產業鏈,在上海、溫州簽訂新單。中國鐵建昆侖投資集團公路運營公司以LNG、充電樁、隧道口分布式光伏為切入點,加快形成“高速+新能源”發展路徑。鐵建城發重點抓住“產與城”“人與地”“新與舊”等辯證關系培育核心競爭力,在城市運營領域辟出新賽道。
中鐵十一局承建的世界最大主跨高速鐵路無砟軌道混凝土梁斜拉橋—滬渝蓉高鐵鐘祥漢江特大橋(古建敖 攝)
以標前算贏為基本原則,以合規經營為基本底線。在穩生產、保增長的同時,中國鐵建對訂單質量要求更高,把關更嚴。牽頭完成違規違法獲取工程項目問題專項整治工作,成立自律聯盟,嚴控經營風險,各級單位更加注重訂單落地轉化率,確保經營成果向經濟成果高效轉化。中原區域總部將依法合規經營放在首位,嚴格執行“六不攬”“七嚴禁”規定。中鐵二十二局、中鐵二十四局等單位堅持量質并舉,牢牢把握任務質量和落地率兩個關鍵。中鐵十一局明確要求中標項目標前綜合測算收益率必須超過5%,將鐵路項目、10億元以上重點公招項目和投資項目納入“四方”成本測算。
改革創新 激活高質量發展動能
只有勇于改革、善于創新,才能贏得更多機遇。
改革三年行動圓滿收官,在國務院國資委2022年度重點任務考核中,中國鐵建獲評A級,位列98家央企第11位,建筑央企第一名。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全面啟動,中國鐵建印發實施方案,重點把握“四個不變”和”三個變”的總體要求,明確了2023年-2025年中國鐵建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
企業治理水平有效提升,引導黨組織、董事會、經理層等治理主體在關鍵環節用力。三項制度改革持續深入,從“看身份、看級別、看資歷”,到“看崗位、看業績、看貢獻”,按市場化機制運營成為共識;將價值創造理念融入企業管理各環節,大力推進智慧建造,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步伐加快,7家產業集團、20家工程公司(分公司)和30個項目因成本管理到位,被評為全系統標桿。對照國務院國資委“一利五率”目標管理體系和“一增一穩四提升”具體要求,中國鐵建積極轉變發展方式,提質增效成果顯著,資產回報水平穩步提升。
通過增資擴股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打造央地合作標桿企業的“蘇州模式”成功落地,攜手行業頭部企業成立面向海洋經濟的新能源發展公司,劃轉鐵建金服、中鐵磁浮股權,調整鐵建城發、康養公司管理模式,批復設立中鐵建竹纏繞產業發展公司……改革措施強力推行,內外部資源充分整合,為產業集群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用好業績考核“指揮棒”,奏響提質增效“協奏曲”。中鐵十八局推動薪酬分配向關鍵崗位、“高精尖深”人才傾斜,加大“不勝任人員”退出力度。中鐵二十一局考核以完成利潤指標作為衡量項目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以創收創效貢獻多少作為干部選拔任用的基本條件。“一部門一臺賬、一員工一張表”,鐵建財務通過逐步加大定量考核分配權重,有效提升考核分配效能。
由中鐵建設承建的長白山站是由中鐵建設承建的長白山站被譽為“最美森林高鐵站房”,工程榮獲2022-2023年度魯班獎(田祥華 攝)
思想觀念上“破冰”,難點堵點處“破局”。中國鐵建嚴格落實“1234+”工程項目管理思路,扎實開展項目管理提升專項行動。各級干部“圍著項目轉,盯著指標干”,強力推進項目精益集約管理,強化項目全周期成本考核,持續提升生產端創譽創效水平。以不發生重大風險為底線,中國鐵建夯實“1+3”大風控制度基礎,深化云風控系統建設應用,持續完善財務管理體系,扎實開展安全管理專項行動,著力強化終端環節安全管控,將合規管理、金融投資、安全質量等各類重大風險控制在源頭,高標準高質量打造標桿項目,11項工程榮獲“魯班獎”,56項工程榮獲國家優質工程獎,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以科技創新為支撐,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化。年內新增牽頭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5項、主持課題20項。以此為平臺,大量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新工藝實現產學研用高效轉化,科研創新與成果轉化良性循環、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的局面逐漸形成。
牽頭組建深地空間利用創新聯合體,成功研制直徑8.61米全球最大、承載最高的國產化盾構機主軸承,“太行號”入選2023年“央企十大國之重器”,全球最大豎井掘進機“夢想號”圓滿完成上海首座超深豎井施工任務……這些最新成果,極大提升企業在相關行業、領域內的話語權。
產業集團是科技創新的主體,也是創新成果的直接受益者。隨著自動腕臂機器人等全新智能裝備應用,財務共享“數字員工”上崗,“水陸空”成套智能勘察技術體系實施,為中國鐵建發展思路和模式帶來革命性劇變。
綠色低碳 轉變高質量發展模式
“目前,我們有100多臺(套)新能源設備奮戰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地區,持續工作10萬小時、30萬公里,累計減少碳排放近6000噸……”中鐵二十局長安重工進軍環保施工設備領域以來,已研制出滿載新能源技術的設備15款,其中8款被貼上“全國首臺”“陜西首臺”標簽。
為有效改變傳統高耗能高排放的發展模式,中國鐵建積極融入綠色低碳國家戰略,大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模式,成為行業內轉型先行先試者。年初中國鐵建發布碳達峰行動方案,明確了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的目標,提出了“123456”綠色低碳發展戰略,并在產業布局、資源節約、低碳科技、智慧建造等10個方面明確重點任務,以“四大工程”為抓手推動碳達峰落地。
由中鐵十二局承建的形似“青蓮露珠”的雄安站,工程榮獲2022-2023年度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獎(任雙歡 攝)
2023年,中國鐵建發布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工程11個、綠色低碳優秀實踐案例5個,通過樣板引路,系統推進綠色設計、綠色施工、綠色運營、綠色制造,推動工程建設全過程低碳化。各產業集團積極行動,降低建設過程中碳排放,大力推行綠色建筑新模式。中鐵建設博鰲零碳示范區建筑綠色化改造項目打造了全國首個“零能耗”既有建筑改造工程,亮相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成為中國鐵建為世界可持續發展提供的“中國樣本”。
中國鐵建投產的竹纏繞復合管生產線(王成林 攝)
推進綠色轉型,既是提高競爭力的內在要求,也為企業開辟了巨大的產業投資空間。2023年,中國鐵建持續深耕園林綠化、污水處理、生態修復等生態環保領域市場。中鐵十八局推進竹纏繞復合材料研究應用,用漫山遍野的竹林替代高耗能、高污染材料,促進管道行業向綠色低碳方向發展。各產業集團投入人力物力,參與北京冬奧森林公園、大龍灣污水處理廠、山西合成生物產業智慧園水處理及再利用項目、海南東寨港生態修復項目等一大批生態工程建設,積極總結工藝工法,培育專項施工能力。
鐵建發展投資運營的國內最大市政污水處理項目—天津張貴莊污水處理廠(肖志毅 攝)
作為中國鐵建綠色環保產業鏈長,鐵建發展創新“生態治理+”“特許經營+”經營模式,在云南、廣西、山西等省區市承接多個生態修復、污水處理項目。目前綠色環保產業投資總額超千億元,在手污水處理項目日處理污水總量近百萬噸。年內建成的蘭州石化丙烯腈裝置焚燒爐達標項目實現全方位優化廢液處理工藝,年處理規模可達12.8萬噸,天津張貴莊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正式通水,即將再次刷新國內市政污水處理規模紀錄……這些代表性項目的實施,不僅為企業帶來真金白銀的利潤,更為未來發展探索了新路徑。
海外優先 拓展高質量發展空間
2023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也是中國鐵建“海外優先”戰略實施的第五個年頭。在經歷新冠疫情沖擊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影響下,中國鐵建繼續加大重點國別、優勢領域資源投入,不斷推進核心支柱市場建設,還更加注重市場布局、業務結構優化調整和項目管理升級、國際化人才培養等工作,高度重視傳統業務,也對海外新興產業、新興市場拓展,以及商業模式創新、產業鏈價值鏈延伸等提出新要求。
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中國鐵建領導先后與25個國家的元首、政府首腦或部長舉行雙邊會談,系統內各單位搶抓機遇,在論壇期間簽約多項重大項目。一年來,利用中國-中亞峰會、第三屆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第二十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全球可持續交通高峰論壇等主場外交活動,推進中國鐵建海外高端經營成效顯著。西部礦業鐵路線、迪拜哈勃圖爾豪華公寓等重大項目落地,阿爾及利亞、尼日利亞、坦桑尼亞和中東等傳統優勢市場持續鞏固。“3+5+N”海外經營發展體系和管理架構功能得以發揮,協同發展更加見效。鐵建國投與中國土木、鐵建國際和中鐵建設、中國土木與中鐵十九局組成的聯合體,分別在波蘭、智利、坦桑尼亞等國簽約訂單。
面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中國鐵建堅守“海外優先”戰略不動搖,堅定海外發展不動搖,采取有效措施應對挑戰,有效防范各類風險,不斷擴大海外營收、利潤貢獻度。
由中鐵十四局承建的安徽省首條過江隧道—蕪湖城南過江隧道(于景信 攝)
2023年,中國鐵建海外經營亮點紛呈。中國土木年內新簽的407個項目中,1億美元以上項目有43個,海外新簽公路項目總里程超3000公里。鐵建國際聚焦7大核心市場,在智利、特多等優勢國別和醫療建設特色領域接連斬獲,海外投建營一體化業務模式創新見效。鐵建國投海外礦業投資帶動中鐵十四局、中鐵十九局在加納、厄瓜多爾打開市場。中鐵十八局海外超高層建筑領域業績突出,中鐵二十局通過優化海外經營機構,全年實現3個國別市場和1個業務領域的新突破。
“增量”快速拓展,“存量”嚴管創效。為進一步強化海外管控,中國鐵建領導多次深入海外一線,開展調研和安全專項督導,全面推動海外項目管理升級。鐵建國際加快數字轉型,項目管理系統使遍布全球的項目關鍵信息互聯互通,數智化境外財務共享系統實現“內外賬一體化”,海外項目財務管理效率切實提高。中國土木深入開展項目管理提升專項行動,推動海外項目管理制度化、標準化、流程化、效益化,持續強化精益管理,項目綜合收益率、公司凈利潤同期增長,創效能力穩步提升。
【責任編輯:張晶】
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ICP備13048414號 地址:北京市復興路四十號 郵編:10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