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第二屆中國數字交通創新發展大會上,中鐵二十二局軌道公司運用數字化技術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依托廣州市軌道交通18和22號線、北京市軌道交通昌平線南延工程二標等工程項目,參評申報的“軌道交通行業智慧建造及信息化應用”獲評中國交通運輸協會交通行業數字化轉型優秀案例。
大會以“聚焦數智新時代構建交通新未來”為主題,聚焦于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智能化響應與智慧化支撐的新模式與新形態,廣邀行業內的專家學者及知名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數字交通創新發展的新方向與新機遇。
中鐵二十二局參與建設的廣州市軌道交通18號線和22號線是廣州迄今為止最高規格的地鐵線路,最高運行時速可達160千米。施工涵蓋了明挖法、盾構法、暗挖法等多種施工工法,與一般車站、風井及盾構施工相比,施工規模大、難度大。尤其是大直徑盾構長距離穿越富水或極富水砂層、斷裂帶與花崗巖節理密集帶凸起形成的極軟極硬不均勻地層,施工難度極大,施工風險極高,為施工管理帶來了新挑戰,因此,智慧建造及數字化信息應用成為推進項目建設的重點內容。
建設者們通過智慧管理平臺監控盾構掘進情況(桂天奇 攝)
施工過程中,建設者們利用建筑信息模型進行施工圖會審,直觀了解設計意圖,提前發現和解決設計問題,推進各專業之間協同,有利于發現和定位不同專業之間或不同系統之間的沖突,減少錯漏碰缺,避免返工和工程頻繁變更等問題。利用施工深化模型,開展項目現場施工方案模擬及優化、建筑虛擬建造及優化、進度模擬、施工交底、質量安全管理和資源管理及優化,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提高施工工序安排的合理性。
項目團隊基于BIM、大數據、智能化、移動通信、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集成創建了智能建造及數字化應用平臺,實現項目各參與方的信息共享,支撐軌道交通建設多專業協同工作,能夠對施工進度、資源、質量、成本、安全和場地進行有效、動態可視化管控,實現基于數據的動態集成管理。將人員信息管理、物資設備管理等模塊,結合各工序節點所需人、機、料以及時間同模型構件相關聯,通過派工單的模式,結合施工預警、派工單完成情況填報、模型圖釘、安全質量管理等實現施工過程的動態化控制和人與物的精細化管理,相較傳統方式節約材料成本約8%、縮短工期約10%。
BIM軌道智慧管理平臺在廣州市軌道交通18號線和22號線項目成功的應用受到了業主、監理的一致好評,之前還獲得2019年中國建筑協會BIM大賽“三類成果”。
建設者們在盾構機內工作(桂天奇 攝)
近年來,該公司充分發揮數智化賦能作用,加快企業數智化建設進程,提高項目數智化管控水平。在上級單位的指導協助下,聚焦價值創造,大力推進構建數字化管理平臺,加快項目監管系統一體化平臺建設,助力項目管理向數智化轉型,深化“智管云”管理平臺運用升級,提升安全質量管理效能,優化升級公司辦公協同管理系統,提高全員辦公效率,助力推動項目精細化管理創效水平。
地下空間開發雖然是一片藍海,但也充滿未知和挑戰。向新而行,向地球深部進軍,逐步推進城市地下空間開發是城市軌道專業化公司的責任和使命。接下來,該公司將持續圍繞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對標世界一流企業,創新數字化智能化應用,培育新質生產力,在未來廣闊市場中展現新作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