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
來源:本站原創 ?作者:楊少琦? ?時間:2024-02-29
臨近龍年新春,大多數人已踏上歸鄉的旅途,但在海拔3500米的川青鐵路(甘肅段)施工現場,不少建設者仍扎根一線,用奮斗和汗水迎接龍年的鐘聲。鐵一院川青鐵路超前地質預報工程師李科和隊員童斌、李林蔚,作為全線隧道開挖的“把脈人”也堅守在現場,為隧道安全掘進保駕護航。
今天是臘月二十四,天還沒亮,李科一行三人就從駐地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出發,驅車趕往90公里外的碌曲縣則岔隧道,按照設計方案要求,他們今天要對川青鐵路則岔隧道掌子面前方圍巖進行探查。車窗外是零下19度的低溫和漫天飛舞的雪花,草木枯黃的山嶺那頭,隱隱傳來幾聲高原狼悠長的嗥叫。坐在前排的李科不時回頭向童斌和李林蔚交代著本次探查的工法和注意事項。
超前地質預報小隊卸下探測設備(楊少琦 攝)
“在隧道施工中經常會遇到斷裂帶、突泥涌水等突發狀況,威脅施工安全,我們采取的隧道超前地質預報技術,就是使用多種手段對隧道掘進前方開展探查,再從各項數據中分析排查可能威脅安全施工的因素。”介紹起從事了四年的工作,李科滿滿的自豪,“我們這項技術不僅可以有效避免施工中災害的發生,還能減少因突發狀況造成的損失,可以說是隧道安全掘進的‘定盤星’。”
經過近兩個小時的車程,超前地質預報小隊到達則岔隧道洞口。李科招呼隊員們從車上卸下一箱箱儀器,“干我們這行的常常被工人們稱做‘隧道醫生’,就像醫生給人做體檢一樣,我們也需要借助各種各樣的設備,有地質羅盤、回彈儀、地質雷達測試儀、TSP測試儀、瞬變電磁儀……”李科介紹起超前地質預報的裝備如數家珍,“這臺TSP603測試儀是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設備,國內僅此1臺,可實現信號無線傳輸,大大提升了我們現場的作業效率。”
走進隧道燈火通明,裝載機、挖掘機、噴漿機等機械設備有條不紊地作業,一派熱火朝天的大干景象。這次他們計劃采用“地質素描法+彈性波反射法(TSP)+地質雷達法”對則岔隧道圍巖進行探查。“一般而言,我們只采用其中一種或兩種方式進行探查,但全長10.48公里的則岔隧道,地層復雜、構造發育、巖溶強烈、地應力高,通過9條區域斷裂,地質條件極為復雜,是全線的高風險隧道,所以我們的探查手段要更復雜一些。”李科介紹道。
完成地質素描后,李科向現場技術員講解圍巖情況(楊少琦 攝)
剛來到掌子面,隊員們就馬不停蹄地開始作業。童斌一邊手持地質羅盤測量圍巖狀況,一邊對間距、延伸性、結合度等特征進行描述,李林蔚則拿起回彈儀,在多個點位進行巖體強度測試,另一邊的李科通過手電筒仔細鑒別圍巖巖性、結構構造以及滴滲水情況,綜合評價目前掌子面圍巖分級是否準確,是否需要調整開挖工法和支護措施。
“根據地質素描結果,目前圍巖分級是準確的,可按現行的開挖工法和支護措施繼續施工。但掌子面前方的圍巖情況還需要通過彈性波反射法和地質雷達法進一步確定。”完成地質素描后,李科緊接著安排開展下一步作業。
童斌小心翼翼地從儀器箱內取出地質雷達測試儀并開始安裝調試。“我們必須要保證這次預報的有效范圍與上一次的有5米以上的長度搭接,以確保超前地質預報是連續及時且高效的。”李科一邊調試儀器,一邊不時叮囑。儀器安裝完成后,李林蔚手持高頻短脈沖電磁波發射天線,從掌子面左側向右緩慢平移,童斌則操控儀器主機,觀察電磁波數據采集情況。另一邊的施工人員同步進行鉆孔、雷管安裝等作業。
李科正在接收地質雷達數據(楊少琦 攝)
“TSP是利用地震波在前方圍巖中的傳播特征,揭示圍巖條件和不良地質的預報方法。而地震波需要通過微量炸藥爆炸產生,因此我們需要安裝雷管進行引爆。”上午10時20分,現場炸響第一炮,緊接著一道道地震波形呈現在TSP數據采集器上。“這些波形表示的是前方不同地質巖體對地震波的反射路徑和速度,這樣我們的TSP測試數據就采集完成了。”李科指著儀器的屏幕介紹道。
走出隧道,洞外已是漫天大雪,李科哈著白氣說:“現場數據質量是我們一切預報工作的基礎,接下來我們將回到駐地,通過計算機數字建模反演,分析解譯開挖面前方的不良地質體,形成完整的風險提示報告,進而為隧道掘進‘把好脈、開對方’。”在甘南高原的茫茫大雪中,李科一行繼續朝著下一座隧道進發。
【編輯: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