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卻瓣瓣同心。”習近平總書記生動的比喻蘊含了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殷切希望,寓意深長。
整整十年前,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全面深刻闡述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意義、推進思路和重點任務,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
十年來,三地以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為引領,一張藍圖繪到底,堅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動“兩翼”聯動發展,交通、生態、產業、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持續突破。
北京延慶綜合交通服務中心(許明明 攝)
這十年,中鐵十四局黨委胸懷“國之大者”,響應號召,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為指引,在一盤大棋中做好排頭兵、先行子,做好頂層設計,組建京津冀區域總部,在建設軌道上的京津冀、“紓解非首都功能”加快城市升級布局、促進生態環境改善等方面展現央企作為,引領帶動科技創新轉化落地,加速推動建筑工業化,打造了大盾構施工建造全產業鏈,技術成果在全國落地應用。
織密京津冀大路網,唱響協同發展“多城記”
京唐城際鐵路(中鐵十四局 供圖)
京津冀占地21.8萬平方公里,協同發展首要是強化空間連接,增強交通聯系。十年間,中鐵十四局在京津冀交通網絡中穿針引線,建設了京張、京沈、京唐等11條重點鐵路和京哈、崇禮等10余條高速公路,“花瓣”之間同頻共振,共享發展養分。
截至2023年末,京津冀鐵路營業里程超1.1萬公里,高鐵總里程達到2576公里,實現對區域內所有地級市的全覆蓋,京津冀高速公路里程近1.1萬公里,較2013年增長超四成。京津雄半小時通達、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
中鐵十四局雄商高鐵項目負責人王永輝感嘆道,如今無論是北上“爾濱”,還是“進淄趕烤”,“軌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見證著人民生活日新月異。十年里,他和團隊修通了石濟高鐵、京唐城際鐵路、石港高鐵3條線路建設,平均兩三年就完成一個項目。
這背后既是國家戰略的強大力量,也有科技創新 “巧勁”推動,在雄商高鐵工地,中鐵十四局建成了目前國內自動化、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混凝土構件生產線,在行業內實現導向性、引領性和示范性突破。
2023年6月份,中鐵十四局承建的北京東六環入地改造工程首線隧道貫通,這是中國最長盾構高速公路隧道,通車后六環路穿城而過,實現有效縫合城市,對通州城區與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融為一體,構建綜合交通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如今在北京副中心地下30米深處,中鐵十四局京唐城際鐵路運潮減河隧道200多名建設者奮戰一線,他們新春堅守崗位不停工,全力推動京唐進京大通道關鍵節點早日貫通。
路網的不斷外延,進一步強化了京津冀三地聯系,弱化了時空距離。在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張家口數據中心等地,中鐵十四局承建了北京軌道交通新機場線、曹妃甸港區鐵路、北京豐臺站改建工程、京張高鐵、延崇高速等冬奧配套交通工程,加速促進 “北京研發、津冀制造”模式形成,形成一盤京津冀協同發展大棋。在深入開展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下,北京城鄉建設用地減少130平方公里,交通建設對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實際作用正日益彰顯。
現在,無論你是在北京還是天津、河北,交通服務水平正在快速提升對齊。過去十年,以地鐵為代表的城市軌道交通正從量變引發質變。
在北京,中鐵十四局承建了10余條地鐵線路建設,其中不乏與天安門隔街對望的北京地鐵8號線三期工程,穿越北京CBD核心區的北京地鐵28號線等重點工程,北京地鐵13號線擴能提升工程是國內最大規模的既有線改造,讓老地鐵煥發新動能,未來建成的北京地鐵22號線可以實現跨省市地鐵通行……
在天津,中鐵十四局承建的6號線是天津市首條全自動運營線路,天津地鐵10號線串點成環,進一步優化城市發展格局。在河北,石家莊市軌道交通包括1、2、3號線在內的一期建設基本建成收官,初步形成市區東西南北貫通的軌道交通骨干網絡。
以區域交通一體化為支撐,由環京地區通勤圈、京津雄功能圈、節點城市產業圈構成的現代化首都都市圈正加速形成。
拓展施工全產業鏈,擔當高質量發展“主力軍”
京張高鐵清華園隧道(中鐵十四局 供圖)
京津冀協同發展既是國家戰略,也代表著高質量發展的最高水平,在建設“軌道上的京津冀”的過程中,中鐵十四局堅持國家戰略引領,立足百年工程,助力千年大計,以科技創新與施工建造融合為抓手,拓展全產業鏈,打造新“增長引擎”。
近年來,穿江越海的大盾構開辟了施工建造新賽道,為解決城市發展難題提出了新方案。中鐵十四局搶抓機遇,在建設京張高鐵清華園隧道期間,引入智能建造技術,通過遠程操控、全流程監控等,大大提升了中國大盾構施工建造水平,通過盾構施工讓高鐵穿越城市核心區,京張高鐵的百年升級路,也實現了中國鐵路的華麗轉身。
在海量數據的支撐下,中鐵十四局北京首條客運專線地下盾構隧道——京沈客專望京隧道,采用國產自主研發的大國重器“望京號”盾構機,為我國從盾構施工大國到盾構技術強國積累了寶貴經驗。
2020年,中鐵十四局聯合研發的國產最大直徑盾構機“京華號”榮耀下線,繼續服務于北京城市交通建設,設備性能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如今,在天津,津濰高鐵津沽海河隧道,中鐵十四局建設者駕駛大國重器穿越萬畝鹽田,京濱協同號盾構機正助力天津打造集鐵路、民航、地鐵等多種交通方式于一體的大型綜合交通樞紐……
“雙液同步注漿”“超耐腐蝕設計”“智能換刀機器人”“第四代換刀技術”……中鐵十四局在京津冀高質量建設中,研發打造了一批國際領先技術,目前已在全國推廣應用。中鐵十四局以施工建造為引領,推動裝備制造升級,同時以中國鐵建首批國家裝配式建筑研發示范基地為依托,加快搶占京津冀地區裝配式建筑市場研發制造的制高點。
在北京,中鐵十四局房橋公司工程師們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著重載AGV車體組裝,這批自主研發制造的重載AGV、施工機器人在總部車間達到設計要求后,將運到生產現場投入使用。在天津,我國規模最大、智能化水平最高的高鐵盾構管片預制工廠建成投產,作為國內最先進的迭代版智慧管控生產線,生產效率可提升30%。
依托在京津冀建設發展中取得的科技創新,中鐵十四局大盾構公司、房橋公司、鐵正公司也入選“專精特新”企業,不斷滾動、孕育科技成果落地轉化。
藍天白云下謀發展,譜寫綠色發展“新篇章”
滹沱河生態修復三期工程(王敏 攝)
十年來,京津冀地區空氣質量不斷改善,2023年京津冀細顆粒物平均濃度較2014年下降57.3%,由“持續向好”向“藍天常見”轉變,京津水源上游重點流域生態補償實現全覆蓋。
這一切得益于公共交通的蓬勃發展,也來自于節能減排和生態治理措施的不斷加強。
行業研究顯示,如果中國10%的建筑推行工業化建造方式,建筑垃圾將減少83%,建筑節能50%以上。日前,在京津冀地區,中鐵十四局已在鐵路軌枕、房屋建造、隧道施工實現了建筑工業化,通過完成園區新能源光伏改造,大幅節能減排,助力打贏京津冀藍天保衛戰。
同時,中鐵十四局積極拓展新興業態,融入當地生態文明建設。2021年7月上旬,滹沱河夏季補水順利結束,“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美景再度重現。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鐵十四局承建的滹沱河生態修復工程連同河北子牙河,北京永定河等,承擔起京津冀水路聯通的重要輸水調度任務。在滹沱河生態修復中,還景于城、還綠于民,結合“海綿城市”理念、引入“生態廁所”,保證水資源循環利用,現已成為當地開展綠色農業、生態旅游、休閑養老等產業的“黃金商道”。
來到天津,中鐵十四局打造了國內市政污水治理領域采用TOT+BOT模式規模最大的單體水廠項目——張貴莊污水處理廠,通過多重過濾的施工工藝,尾水水質達到最高標準一級A標排放,助推天津市實現“有水有魚有草”發展目標,打好碧水保衛戰。
漫步京津冀,穿越山嶺間,10年時光天地巨變,京津冀三地協同發展卻又獨具一格。中鐵十四局身為建設者,在共創發展的同時,也實現共贏發展,下一個十年,我們將緊跟戰略部署,讓京津冀這朵盛開的鮮花開枝散葉,花團錦簇。
【編輯:楊璇】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