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略過,天逐漸熱了起來。幾日前,公司工會辦的娜芬姐風風火火來到辦公室,將一張空表格擺到我們面前。
“屬你們部門娃娃多,‘六一’活動,都給孩子報個名吧!”大家一聽是兒童節,緊忙翻開日歷,不到半個月時間,可得趕緊張羅一下。
“姐,孩子上小學了,周末還得學特長。”“姐,我家的也一年級了。”“哈哈,我家的小,必須報名!”……相比于去年報名的火爆程度,今年卻稍顯不理想。
“真是歲月不饒人,小家伙們都上學了。”娜芬姐一邊在紙上欻欻地寫著,一面不住地感慨時光無情。窗外艷陽明媚,綠樹成蔭,密密層層。回顧女兒的成長印記,“娘家人”一直陪在身邊,如親人般溫暖。
在女兒的書柜里,擺放了一組樂高積木、一套《麥小麥詩詞奇遇》、一把國風手工扇面……這些“寶貝”都是公司工會送女兒的兒童節禮物,還有小時候用的書包、水壺、早教機。這些舊物件,連接起女兒成長的脈絡,更串聯著企業對職工情深意濃的關愛。
第一次參加兒童節活動,女兒剛兩歲出頭,在公司會議室。從工會發來的照片看,孩子們收到禮物,都開心得合不攏嘴,唯獨女兒小小的躲在角落,極力避開鏡頭,低下頭,小手無處安放。
后來聽母親說,女兒收到新書包后,恨不得馬上背出去“顯擺”。顯然我的擔心是多余的,往后每年兒童節,女兒都是工會的“常駐嘉賓”。為了參加活動,還專門從幼兒園請假,一句“去參加我媽媽單位的活動!”惹得同學們羨慕不已。
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公司家屬院的很多孩子們就是在單位的呵護下長大的。這些暖心的過往,我在公司史料室留存的檔案中尋得一二。其中有張孩子們圍坐一圈聽大人講話的照片,讓我印象深刻。人群后面停放著一輛軍綠色的卡車,還有部隊行軍的聯排帳篷,人群中還有抱著嬰兒的婦女,我猜想,那大概是某個建設工地,孩子們正在聽叔叔阿姨講鐵道兵的故事。
聽老一輩職工講,當年公司還被稱為工程處的時候,每年暑假都會舉辦“夏令營”,不僅活動內容豐富,日常管理也規矩嚴格,不能遲到早退,必須聽從指揮,還配置了鐵道兵教官指導軍姿。活動最后,將舉行文藝匯演和表彰大會,歌舞節目都是孩子們排練演出的,表彰的獎品都是田字格、大演草、水彩筆等文具用品,寄托了企業對下一代的殷殷關愛。
女兒升小學后,能夠參加公司兒童節活動的機會越來越少,但她依然被單位的叔叔阿姨們惦念著。今年勞動節,我帶著女兒去愛人工地探親,短短幾天時間,同事們在細節上給予孩子滿滿的幸福感。
回憶起來,女兒仍是一臉傲嬌,被呵護、被關愛、被放在心尖……更重要的是,她為媽媽是一名鐵建人而感到自豪。
【編輯:劉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