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子女參觀辛棄疾故居(王愛玉 攝)
“大家知道辛棄疾是哪個朝代的人嗎?”“南宋抗金將領岳飛的故事哪位小朋友知道?”……季夏之時,中鐵十四局建筑公司工會、團委聯(lián)合舉辦的第九屆“走進中國鐵建夏令營”活動如約而至,70余名職工子女乘坐大巴車,穿著統(tǒng)一著裝,耳畔聆聽著宋朝歷史及愛國故事,前往第一站——辛棄疾紀念館,感受民族英雄、杰出詞人辛棄疾的愛國情懷。
辛棄疾一生抗金抱負不得施展,就用詞這一文學形式作為斗爭武器,其藝術風格雄渾豪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等經(jīng)典名篇朗朗上口。“小候鳥”們參觀愛國教育基地,認真聆聽講解,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洗禮。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diào),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增強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近年來,該公司全力做好職工全過程關愛服務,持續(xù)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強化職工思想道德素養(yǎng),助力企業(yè)文化建設。其中,連續(xù)九年開展的“走進中國鐵建夏令營”活動,讓職工子女在思想文化、身心素養(yǎng)等方面得到鍛煉的同時,增加了對企業(yè)的了解,進一步感受“鐵道兵文化”,助力企業(yè)高質(zhì)量發(fā)展。
加強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年輕一代繼承發(fā)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該公司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一項重要舉措。每年的夏令營活動,該公司工會、團委都會精心安排研學環(huán)節(jié),參觀基地、齊唱紅歌、講愛國故事,強化職工子女愛國教育,宣貫企業(yè)文化,這已成為該公司夏令營活動的一項特色。
聽講解員講述史前文化(王愛玉 攝)
“十九世紀初,濟南龍山城子崖出土了素陶,打破了世界文化起源于歐洲的彩陶說,將世界文化起源拉回到中國……”在山東省第一座史前遺址博物館——龍山文化博物館,“小候鳥”們緊緊跟隨講解員阿姨的步伐,一邊查看浮雕壁畫、水墨畫、復原場景、文字介紹、文物,一邊認真聆聽史前文化及歷史故事。
“這個黑陶,我見過,很有名”……來到黑陶區(qū),“小候鳥”們尤為興奮。“龍山黑陶具有薄如紙、黑如漆、亮如鏡、聲如磬的特點,尤其是蛋殼黑陶最具特色,所以也叫黑陶文化。”講解員表示,如果有機會,你們一定要親手刻陶坯,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chǎn)保護力度,加強城鄉(xiāng)建設中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這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提出了新要求,進行了再部署。
聆聽張國慶講述他與黑陶的故事及背后的歷史文化(王愛玉 攝)
黑陶文化又稱龍山文化,是一種古老的傳統(tǒng)制陶技藝。在國慶黑陶研究所中,省級非遺傳承人張國慶帶領孩子們參觀了由他制成的精美黑陶。為了黑陶,他搬過7次家,建了7次房,歷經(jīng)上千次試驗,成功恢復了傳統(tǒng)拉坯成型制作蛋殼陶的工藝。一件件薄如蛋殼的陶器向孩子們訴說著非遺傳承人的執(zhí)著和嚴謹。
隨后,張國慶老師帶著孩子們親手體驗非遺魅力。“從地上的一抔黃土到案間的一件藝術品,黑陶的制作需要歷經(jīng)20多道手工工序。”他引導孩子們在筆筒陶坯周身自由書畫,領略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既然我是傳承人,就一定得把黑陶文化好好地傳承下去,不論多難我都會堅持”。
參觀工地(王愛玉 攝)
除了參觀愛國教育基地,每年夏令營活動還有一個雷打不動的環(huán)節(jié)——參觀工地,讓“小候鳥”們切身感受父母們的工作環(huán)境,體悟他們的家國情懷。
“背上了那個行裝扛起那個槍,雄壯的那個隊伍浩浩蕩蕩,同志呀!你要問我們哪里去呀,我們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一首《鐵道兵志在四方》唱出了當年鐵道兵的豪情,如今,作為中國鐵建建設者,他們秉承紅色基因,薪火相傳,換裝不換色,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我媽媽是建筑師,我為媽媽感到驕傲”“每年的夏令營我都很期待,這是我連續(xù)第五年參加了”“平時學習很忙,通過參加這個活動,能開闊視野,學到很多知識”……“小候鳥”們每年放暑假都很期待夏令營活動,今年參加人數(shù)創(chuàng)歷史最高。
該公司工會始終以“情系職工、真誠服務”為宗旨,不斷探索新的工作模式,強化服務職工理念,送保障、送服務、送溫暖,做好職工的貼心人、娘家人,為企業(yè)高質(zhì)量發(fā)展貢獻力量。
【編輯:劉佳】
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ICP備13048414號 地址:北京市復興路四十號 郵編:10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