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小清河濟南港,重約1612噸的成品紙正準備發往廣東虎門。此次運輸的貨物通過歐亞班列到達濟南董家貨運站后,陸運集港至濟南主城港,由“魯清001”號內河集裝箱專用船接駁至濰坊港中港區,換裝海船直達廣州港虎門碼頭。公鐵水多式聯運的運輸方式,以其成本低、能耗小和更便捷等優勢在眾多運輸方案中脫穎而出成為客戶首選。
小清河首次通航(范成濤 攝)
小清河復航工程是國務院批復的《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的“通江達海工程”,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山東省投資最大的內河航運工程,項目總投資135.93億元,全長169.2公里,旨在將小清河打造成為集防洪、生態、航運、景觀旅游于一體的黃金水道。其中,由中鐵十四局電氣化公司負責承建的小清河復航工程數字(智慧化)航道工程為航道安全可靠運營起著保駕護航的作用,這是該公司參建的第一個水運工程。
該公司項目部自進場以來便開始在內河水運領域深入開展科技創新、系統優化提升、從人工到智能等顛覆性的技術革新。在2023年7月1日小清河空載試航之后,項目部組織技術人員多次進行聯調聯試,不斷優化船閘控制系統性能,從“五地市分布控制”到“一中心集中控制”,實現了“一中心統管全流域”的系統平臺,極大地減少了人員投入,提高了船舶運行效率。
小清河金家堰船閘(范成濤 攝)
為保障全航道169.2公里內的船閘安全可靠通行,沿小清河航道建設了4座雷達基站、5套AIS基站、4座氣象監測站,16套水文遙測遙報系統以及105套高清視頻攝像機,為航道內行駛船舶和管理中心實時提供氣象、水文、船舶動態位置以及現場實時圖像等信息。該工程自主研發的數字航道系統、數字船閘系統以及收費系統,實現了對整個小清河航道運行狀態的整體感知、態勢預測、全局分析和協同處置,實現“遠程看、坐著管、走著用”的目的,另外可通過自主研發的“掌上小清河”APP實現船員無需上岸即可遠程報港和一次報港多次過閘功能,進一步提高了小清河航道運營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濟南-廣州”干線航班開通首航,為小清河沿線及濟南港周邊地區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中鐵十四局電氣化公司面對新時代新機遇,將繼續秉持高標準、高質量的理念,始終以敏銳的市場嗅覺,不斷轉型發展,一路向新而行。
【編輯:劉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