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陜西西安南部的秦嶺山脈,萬物競綠,生機盎然。
山腳下,中鐵十八局三公司正全面實施精細化管理,高效推進西十高鐵的控制性工程——秦嶺馬白山隧道建設,這是穿越秦嶺的最長高鐵隧道。
施工現場機械轟鳴,車輛穿梭,20多個工作面正同時展開作業。在進口工區,技術主管劉鵬像往常一樣,通過手機端App對隧道開挖進尺、開挖循環時間進行實時錄入。劉鵬告訴記者,項目團隊使用一體化管理平臺,通過收集和分析數據優化施工方案,使隧道的施工效率提升15%以上。
在一體化管理平臺的數據支撐下,中鐵十八局三公司隧道施工效率不斷提升(張杰 攝)
中鐵十八局三公司近年來大力推行信息化建設,利用數字化技術提高管理效率,實現降本增效:2023年與2019年相比,職工人數減少20%,企業總產值增長了63.3%,人均產值增幅近70%;此外,公司還實現了材料的有效控制,鋼材使用從過去常常超出預算轉為節省,近三年內節余率達到1%至2%。隧道混凝土超耗率下降12.7%,每年節約成本超過3000萬元。一組組沉甸甸的數據,訴說著數字化與傳統產業融合帶來的積極成效。
讓數據“說話”,以數據管理
走進總部位于河北涿州的中鐵十八局三公司,一股數字化的氣息撲面而來。
“匯報工作,首先看有沒有數據支撐,凡事用數據說話。”信息化管理部經理張偉光每天打開電腦,就能一覽無余地掌握每個項目的施工產值、總體進度、原始預算成本以及實際完成后的節超數據。“通過一體化管理平臺,我可實現一張網統籌、自動化獲取和遠程化管控。”張偉光介紹,這個平臺打通了經營、工程、科技、物資、人力資源、財務等多個部門的信息壁壘。例如,一個項目從最初的投標信息到產值計劃,再到安全管控舉措、物資采購及使用情況、項目人員組成直至最終實現營收利潤等各項指標,公司管理層都能一鍵直達“摸清家底”。
一體化管理平臺拌合站數據分析看板
這種“多層級穿透”的數據管理讓該公司管理層及時洞察企業的運營狀況、項目進展、成本控制、資源分配等各個層面的實際情形,從而迅速定位到問題根源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近年來,該公司以“一切業務數據化,一切數據業務化”為目標,經歷了從內部探索到引進外部科技資源的過程,并通過自主培養人才,逐步搭建起一套企業信息化管理系統。經過七期的持續迭代升級,最終構建了一個包含12個核心系統與8個輔助系統的全方位、全流程的一體化管理平臺。這個平臺覆蓋了從公司總部、管理部(大項目)到工區、責任中心的四個管理層級,實現了業務、財務、資金、稅務的全鏈條閉環管理。
張延冰作為三公司工程部經理,曾經為了獲取項目產值進度數據,需要耗費一周時間來收集和整理信息。現在,通過一體化管理平臺,他能夠在幾分鐘內完成這些任務,并快速生成圖表,對項目建設進度進行分析。
2024年8月5日,三公司召開年中工作會議,各項目的產值、項目綜合收益率、二次經營、材料設備管控、間接費用控制、考核兌現等數據在一體化管理平臺上分門別類地展示,并進行排名和對比。這種透明的數據呈現方式,使得諸如項目的鋼材節余率、間接費用控制是否達標等問題變得一目了然。
“項目的經濟運行分析決不能流于形式,必須確保數據準確、情況明確、責任清晰。”該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劉術臣介紹。
2024年,該公司新開工項目18個,這些項目在啟動之初就完成了全面預算的初始配置和上線準備工作,確保每個分部分項工程的工程量、所需物資設備數量、人員配置以及每月計劃產值等關鍵信息得以提前規劃和明確。
“項目一上場,人人都有數”。
中鐵十八局三公司的數字化轉型如同交通方式的進步,從步行、騎行跨越到疾馳的高鐵時代,這一轉變不僅極大地加速了信息流通的“車速”,更為該公司鋪設了一條通向精細化管理的“高速路”,在這條路上,管理的精準度和效率得到了質的飛躍。
中鐵十八局三公司受邀參加工程建設行業信息化發展大會并作主旨發言和專場分享
“信息孤島”連成“數據群島”
“你看,拿這個項目為例,如果本期支付后付款比例超過合同約定付款比例,或者高于平均付款比例,系統會自動標紅提示,不予支付。”
該公司財務人員介紹,為了加強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公司特別研發了一體化管理平臺上的資金計劃模塊。項目部在支付款項前,必須詳細填寫“剛性支出明細表”,經過公司審批后才能保存數據,否則系統將不會保存資金計劃,也就無法進行支付。這樣一來,確保了每一筆開支都有明確的依據和計劃。
“在過去沒有實現業財融合的時候,成本數據歸集緩慢,財務核算也相對滯后。業財一體化之后,推動了財務由事后記錄向預測分析和決策支持轉變,實現財務管理的前置,有效防控經營風險,提升運行效率。”該公司財務部副經理魏韜介紹,盡管項目地域分散,但通過遠程實時管控和集中業務處理,成功避免了財務數據與各部門數據脫節,統一了業務和財務數據的口徑,提升了管理效率。
“數據的流轉都是環環相扣的,貫穿項目建設全過程”。西十高鐵項目一上場,工程部就根據設計圖紙,使用專業算量軟件計算出隧道工程量,并同步至一體化管理平臺,計劃部根據這些數據進行勞務招標。中標分包商按照合同約定施工,工程部每月對分包商實際完成工程量進行核驗,計劃部依據合同約定的價格和工程部的驗工量等確定分包的最終計價金額,形成計價單。隨后,財務部門再按照資金計劃、付款比例進行付款,至此完成整個業務流程的閉環。
中鐵十八局三公司西十高鐵項目部工程技術人員正在利用一體化平臺進行三維可視化交底
在這個過程中,項目部可以根據進度滯后或物資超耗等情況,追溯問題源頭,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進行改進和提升。比如,長春地鐵7號線項目部借助一體化管理平臺進度預警信息,及時分析關鍵線路東賽區間施工滯后原因,通過強化后勤保障、調整資源配置和優化工作面安排等措施,最終確保了該區間按計劃實現洞通目標。該項目獲評“中國鐵建2023年度責任成本管理標桿項目”。
長春地鐵7號線項目利用一體化管理平臺經濟管理系統召開責任成本分析會
經過八年的持續發展,中鐵十八局三公司構建的數字化一體化管理平臺成功打破信息“孤島”狀態,將各個項目的數據全面集成,形成了一個覆蓋工程投標、項目策劃、項目履約、成本要素管控、成本核算分析等各個環節的管理網絡,涵蓋施工組織、風險控制、安全質量管理等各個方面,為公司的精細化管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數據資源”成為“數據生產力”
數據不能只是數據,要讓它成為生產力,服務于企業生產經營管理。
在四川達州的成達萬鐵路項目,作業層員工們近期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二季度,他們人均月工資增加了1900多元。這得益于項目部借助一體化管理平臺,將考核的“觸角”延伸至作業層責任中心。通過設定主材節超、產值進度、間接費控制等關鍵考核指標,進行月度分析核算與季度考核兌現,壓實作業層責任,推動項目終端考核有效執行。今年上半年,項目部人均產值達465萬元,主材節約近60萬元,實現了效率和效益雙重提升。
在該公司津冀管理部,他們通過在線獲取工程產值、形象進度、收益率、安全質量日常巡查等實時數據,將其作為考核重要依據,實現了績效考核與一體化管理平臺運用的有效融合:該管理部的年均承攬額比前五年增長了269.43%,人均產值增長了136.17%,上交款增長了43.19%。
今年7月30日,在中國鐵建二級單位負責人研討班上,中國鐵建領導提出,要落實精細化管理要求,牢固樹立“一切成本皆可控、一切成本皆可降”的理念。
遵循這一要求,三公司今年推行全面預算管理,在項目策劃階段,利用一體化管理平臺,對所有成本要素進行初始化,設置預算管控指標。項目在實施過程中,確保業務源頭控制、規范管理,沒有預算不允許發生任何開支,預算指標范圍內的自動運行,超出預算的必須提級審批,實行動態管理。今年已有19個項目完成全面預算試點推廣。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全員績效考核要求,該公司在管控工資總額時,加強了日常考核和全員覆蓋的月度考核,線上自動生成考核結果,減少人為因素干擾,提高了考核精準性。
與此同時,作為隧道施工的專業公司,該公司不斷優化施工工藝和裝備,利用一體化管理平臺,通過對隧道多維度高精度數據統計分析,準確研判隧道各工作面各工序超耗水平,從而精準施策。在成達萬高鐵項目施工中,通過對月進度計劃、主材節超等數據的全面分析,項目部從爆破參數優化調整、增設周邊眼副孔、加強現場技術交底等方面采取措施,提高了光面爆破水平,侯家梁隧道初支超耗降低了40%。
一體化平臺助力丹寧高速公路高效建設 圖為丹寧高速公路航拍(張杰 攝)
從“數字”到“數治”,中鐵十八局三公司的數字化轉型之路,是科技與管理的深度融合。公司的每一步探索與實踐,如同他們修建的高鐵,穿越崇山峻嶺,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開辟出一條高效、精準的現代化建設之路。每一個數據的跳動,都是精細化管理精準施策的音符,它們匯聚成河,推動企業朝著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奔騰向前。
【記者手記】中鐵十八局三公司以前瞻性眼光與果斷的行動力,從傳統管理邁向“數字治理”,精準契合企業管理需求,通過持續迭代升級信息系統,以數字化賦能,成功打通精細化管理中的“堵點”,找準“難點”,消除“痛點”,優化業務流程,降低運營成本,工作效率提升。這不僅僅是管理手段上的變革,更是企業管理理念的變革,充分體現了現代企業對于科技創新和現代管理的雙重追求。
難能可貴的是,該公司將精細化管理理念融入企業文化,激勵員工主動適應數字化時代工作方式的變革,以精細化理念規范行為,提升自我,促進跨部門高效協作,優化資源配置,提升效率效益。這種由內而外、自上而下的轉變,為企業全面推進精細化管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張晶】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