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時候愛看小人書,記得在一本畫刊中曾看過一個叫《南瓜生蛋的秘密》的連環畫。故事講的是部隊某連通訊員幫助炊事班長切南瓜,不料卻從南瓜里滾出了一窩雞蛋。南瓜生蛋,這是怎么一回事?經過通訊員一番深入細致的調查,牽出一段紅軍、解放軍與苗族人民魚水情深的感人故事。30多年過去了,這個故事一直感動著我,因而當我見到同名連環畫單行本的時候,立刻就收了過來。
不久前,我和幾位小學同學議論起了這本書。有一個同學說,這個故事帶有鮮明的“文革”特征,是否杜撰之作?說來也巧,我剛好在一本書中“結識”了這個故事的原創作者張登魁。張登魁,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收藏家,1930年生,1947年參加解放軍,參加過遼沈、平津戰役及解放大西北、抗美援朝,發表作品1200余篇,其中《南瓜生蛋的秘密》、《帶響的弓箭》、《紅軍磨刀石》等最為矚目。
1957年秋,張登魁所在的鐵道兵一師在完成鷹廈鐵路工程后,途經貴州晴隆縣,縣里的支前主任李金花是一位苗族老大娘,人稱“南瓜主任”,她曾把收獲的南瓜曬成干,支援朝鮮前線。在一次講傳統課上,她講起了她為什么生紅軍氣的事情:1935年,紅軍占領遵義后,開倉放糧放鹽,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受到百姓們的歡迎。民團白狗子到處欺壓百姓,殺人放火,卻散布謠言污蔑紅軍。誰好誰壞,百姓心中有桿秤。為了答謝紅軍,這位苗族大娘煮了十幾個雞蛋送給紅軍。紅軍百般不收,并說實在要送,只好照價付錢。李大娘一聽生氣了。怎樣才能把雞蛋送出去呢?她靈機一動,把煮熟的雞蛋放進南瓜里,賣給了紅軍。誰知大娘高興地早了點,紅軍發現后,又將三塊銀元捎給了李大娘。
張登魁將這個故事寫了下來,寫了十幾遍,可總覺得還不夠生動,就只好先在軍營、學校里講,一講就是15年。1971年春節,搶建成昆鐵路的鐵道兵,再次發現了南瓜里藏有雞蛋的新鮮事,張登魁聞聽靈感大發,終于創作出了萬余字的《南瓜生蛋的秘密》,1972年5月復刊的《解放軍文藝》予以發表。后來,在全國掀起了“南瓜熱”:貴州、江西、遼寧、上海、河北等出版了連環畫;《中國文學》、《人民中國》等以外文刊出;還有全國20多個演出單位將其改編為相聲、大鼓、快板、獨角戲、木偶劇上演;1973年入編北京市中小學語文課本。上海美術電影廠還打算拍攝木偶片,后因“沒有反映現實階級斗爭”而擱淺。但卻催生出張登魁另一部叫得響的作品《帶響的弓箭》,1973年在《解放軍文藝》上發表,并改編為剪紙片在全國放映。
我收藏的這冊“上海人民”版的連環畫,在扉頁上注明了“原著:張登魁”的字樣,這在1973年“大搞集體創作,抹殺個性風格”的時代,顯得別具一格。
軍愛民,民擁軍,瓜里藏蛋表衷情。貧農老大娘想送雞蛋慰問子弟兵,怕同志們不收,就把大南瓜掏空,裝進雞蛋送給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