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初,經過多輪專家評審和港珠澳大橋建設工會聯合會確認通過,鐵四院子弟易茗創作的《海上金橋》等五首歌曲正式面向社會公布。歷時兩年的“港珠澳大橋之歌”主題創作歌曲征集活動落下帷幕。
港珠澳大橋自2009年底開工以來,上萬名建設者夙興夜寐,在伶仃洋上譜寫了一首波瀾壯闊的大橋之歌。2017年是大橋建設的沖刺收官之年,港珠澳大橋主題歌曲出爐,必將為奮戰在一線的建設者們帶來新的鼓舞。
易茗,大橋的女兒
易茗,1990年生,湖北武漢人。本科畢業于武漢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專業,研究生畢業于美國賓州費城天普大學博耶音樂學院聲樂表演專業。現就讀于美國麻州波士頓伯克利音樂學院聲樂表演,攻讀藝術家文憑。
“去美國的第一年,我父母來到港珠澳大橋。他們在橋上監理了五年,我回來看過它三次。”2015年盛夏,易茗帶著滿滿的好奇第一次來到港珠澳大橋,她想看看是什么讓父親連夜失眠,白了青絲,卻依然飽含激情,是什么力量讓父親如此堅持?她與一線建設者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天。她凌晨四點起,乘坐交通船趕赴工地,看到建設者打樁架梁熱火朝天,踏著余暉笑語歸宿……每一個細節都烙在她的心上,平凡卻充滿力量,平靜又炙熱如火。她,走進了父親的橋梁夢。
父親易有淼是一個癡迷橋梁的“追夢人”,20余年一直為路橋奔走。2012年,他與妻子吳丹霞一同來到港珠澳大橋,成為港珠澳大橋橋梁工程的建設者。
女兒也是個“追夢人”,只是她不曾想自己的音樂夢與父親的橋梁夢能夠交織在一起;不曾想父親在她兒時深種下的“路橋之情”會通過這種方式萌芽。父親的那些責任和執著,憧憬和熱愛,女兒的好奇與感動,共鳴與親近……都融匯在一起,綻放出至真至愛的歌聲。
第二次回去,易茗站在了港珠澳大橋的橋面上。父親帶著女兒在橋上走著,他們穿著一樣的工作服,女兒卻比不上父親的腳力。“烈日曬得我頭暈,父親卻一路走一路看,不時露出不滿的神色。他是一個極其嚴苛的人,小時候我數學不好,挨了他不少腦瓜蹦。不過這么宏偉和重要的橋,不是他這樣的性格,出來的結果又怎么能讓百姓放心呢?我知道他不一定是最辛苦的,我敬畏大橋,也敬畏勞動者。他們夙興夜寐地為我們鋪路造橋,我們才有了如今的天塹變通途。”一些旋律在易茗腦海中產生,伴隨著淚水和汗水。
他,橋梁追夢人
1986年7月,易有淼從西南交通大學畢業,帶著滿腔熱情和滿腹學識回到家鄉武漢,在鐵四院橋隧處從事勘察設計工作。1990年調到鐵四院監理公司,從事工程施工監理。時光飛逝,一晃三十多年過去了,他由一名青澀的工程師成長為一名經驗豐富的金牌總監。兩次被中華全國鐵路總工會授予火車頭獎章。
2012年5月,易有淼來到珠海,作為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工程SB03合同段(鐵四院監理公司牽頭與廣州南華工程管理有限公司組成聯合體)總監,承擔了深水區橋梁工程15.824公里監理任務。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鐵四院監理公司第一個外海施工監理項目。
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特別行政區,西接廣東省珠海市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設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鐵四院監理的SB03標段是港珠澳大橋橋梁工程中施工環節最復雜、采用創新工藝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標段。這需要建設者不僅要有創新智慧,還要敢于擔當。
易有淼帶領團隊(高峰期60多人,其中80%為年輕人)迎難而上,本著“做難事必有所得”的信條,攻克了一項又一項難關。
能到港珠澳大橋這個超級工程施工和監理的單位都是國內知名企業,能來到這個項目的人員也是各個單位的精兵強將。同臺競技,四院不能輸。
港珠澳大橋施工進程中,易有淼總是親力親為,從基礎原材料開始把關到施工過程控制,一切都從嚴監督,強勢把控著世紀工程的一流質量。
港珠澳大橋江海直達船航道橋有三座鋼索塔,整體吊裝段高105m,重約3000t,如此大型的鋼塔海上吊裝在國內史無前例,尚沒有經驗可以借鑒。為了確保做到萬無一失,正式吊裝前,總監辦督促并見證了承包人進行了三次鋼索塔吊裝模擬演練。
2016年1月6日凌晨3時,激動人心的時刻來臨了,在確認現場各項工序準備就位,且天氣、海況等自然因素符合吊裝條件時,易有淼總監現場簽發吊裝令,同意承包人正式吊裝139號鋼索塔。
易有淼還擔任中共鐵四院監理公司華南地區支部委員會黨支部書記職務。他利用講黨課之際還組織了支部黨員參觀港珠澳大橋建設施工現場,讓他們親身體會這個工程的雄偉和震撼。
家國情懷
易有淼的辦公室掛著這樣一首詩匾:“鐵骨柔情征四方,南國佳人續華章。紫荊杜鵑并蒂蓮,長虹臥波威名揚。”這首詩不僅代表了他五年來對港珠澳大橋建設所付出的全部深情和愛,同時也抒發了他這位交通工程建設者的家國情懷。
和許多做工程的人一樣,易有淼也是長期工作在外,和家人團聚的機會很少,工地就是他的“家”。以致女兒易茗說和爸爸團聚簡直就是一種奢望!
就在港珠澳大橋之歌征集之時,很多同事才知道他有一個學音樂的女兒在美國留學,創作了一首大橋之歌《海上金橋》。有人問他:易總,您長期在工地,很少有機會陪伴女兒的成長,您是怎樣教育女兒的?跟我們講講,我們也取取經。但他總是謙和地說:沒有什么經驗,身教勝于言教,我只是在關鍵時刻把握住方向,不要跑偏就行。
2016年,《海上金橋》在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新春慰問茶話會上壓軸演出,得到各界人士一致好評。
易茗在大橋歌曲征集中一共創作了四首作品,作品上交后,她第三次來到港珠澳大橋,此時的大橋已經成型。
“創作完成的階段,是需要沉淀和自省的。我站在橋上,唱著我寫的歌,內心所有翻涌的感情都平靜下來了。這種感覺非常奇妙,大橋是我靈感的來源,也是我作品最后的呈現;是我內心澎湃的始作俑者,也是我內心平靜的守護神。”易茗站在建設者中間,情不自禁地唱響這首《海上金橋》,歌聲嘹亮,飽含深情………
相關新聞